探究舆论正负能量社会定律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舆论的正负能量是创造文明的两种不同公众意识及功能。诤言、褒扬与执着地追求真理,坚定地捍卫公共利益与正义;浮言、假话、谬理和谣言则套话连篇、颠倒是非,贻害国家和人民。两种舆论能量产生了增益和毁损文明的定律,也形成了社会治理的政治定律。
【关键词】正负舆论;舆论能量定律;舆情资源;社会治理定律
舆论不仅反映民众的意志,而且每时每刻也在影响社会,反作用于人们的思维与行动,表现为巨大的社会能量。其推动社会发展或把社会拉向倒退的两种作用,形成舆论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据此可把舆论分为正向舆论和负向舆论。正向舆论像探照灯和警报器那样,为人类指引前进的方向,产生了认识与创造社会文明的一系列定律。

一、舆论正能量的文明增益

正向舆论给人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对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重要价值,是任何物质和科学作用都无法代替的。正向舆论包括诤言、褒扬和丑恶,真实、率直地揭示事理,维护大多数公众的利益,体现出唯物论的认识准则。

(一)诤言对真理的揭示

2007年6月,云南省政府向社会广泛征集群众诤言,鼓励各界人士为云南发展献计献策。凡取得重大效益的诤言,将获得云南诤言奖,最高奖金达5万元。鼓励诤言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有天壤之别。民众诤言一旦被激活,说真话、讲实话的被广泛调动起来,社会的顺利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说真话、实事求是地评价公共政策和管理,在街头巷尾和每年的各级上都不绝于耳。实事求是地说明某个具体理由的实情,指出某种实践活动的道理和策略,这种形式逻辑的诤言为解决或完成某项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途径。如果就实践范围大的理论或政策理由,从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变化说明社会的全面情况和趋势,表达的是辩证逻辑的诤言。无论哪种诤言,舆论领袖或舆论人都以表达真理为目标,往往不怕牺牲,充满执着、坚定的信念。
1978年9月25日,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收到惠州检察院麦子灿一封尖锐的批评信,直率地指出省委领导“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夸夸其谈”。信中指名道姓地说:“习书记你讲话中不是常说爱听刺耳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吗?现在给你提两个刺耳的意见,看你是否‘叶公好龙’?”习仲勋不仅给麦子灿回了信,还在省革委会上读了这封来信,两天后又向全省县以上党委和省直局以上负责人转发了麦子灿的来信和他的回信,要求“在党委中进行讨论”。[1]公共权力尊重诤言,善于听取直言,是政治秉公正大、光明磊落的表现。
麦子灿的诤言和习仲勋不拒诤言的胸怀,很快转化为舆论,在广东传为佳话。诤言以表达真理为动机,以事实为根据,既不屈从权威的高论,也不惧怕压制和整肃,更不会因自谦而退避三舍。正如马克思说,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而且让它对谁谦逊呢?[2]马寅初曾直言制约人口,虽然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但在反右斗争中被批判,让中国在半个多世纪背上沉重的人口包袱。后来的彭德怀、张志新等为发表诤言献出生命,引起全国人民的共鸣和思考。掌权人不愿听真话,搞“直如弦,死道边”的一言堂,无一不给人民与国家带来灾难。

(二)社会褒扬的思想教化

公众对先进、模范人物的赞颂,对正确经验和理论的肯定,称为褒扬性舆论。广大公众和媒体以正面事例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善待社会和他人,如何从事工作和生产,肯定以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理公共理由,具有广泛的深刻教化作用。
舆论褒扬富有时代性,肯定的是人类先进的价值观,而不是陈旧、有局限性的好人好事。雷锋的节俭与衣食无求,同今天扩大内需的经济规律毫不协调,但他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却永不过时,舆论对雷锋精神的褒扬,强化的是人生价值。在现代社会,不断向广大公众注入公平观念、效率观念、正义立场、意识、公仆意识和开拓精神,褒扬性舆论才有时代作用。

(三)舆论的社会自卫

公众发表揭露性意见,对丑恶和不良现象进行挞伐,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舆论监督。较之分散的公众批评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则更深刻、更有声势,它既是人民自我保护的强烈呼声,又能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压力,构成社会自卫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下,以权代法或以言代法成为社会痼疾,以权谋私和恶劣的官僚作风成为社会毒瘤。民众大胆揭露各种丑陋,得到政治体制的保障,舆论监督才能经常化、制度化,构成无处不在的社会法庭。17世纪的洛克把舆论与“神法”“民法”相提并论,他说:“人们在判断行为的邪正时所常依据的那些法律,可以分为三种:一为神法(divine law)、二为民法(civil law)、三为舆论法(the law of opinion or reputation)。”[3]边沁也认为,社会成员通过共同努力“就可能形成一种法庭或仲裁机构。我们可以将这种仲裁机构称为舆论法庭”。[4]
中国格言“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美国格言“我们都在看着你呐”,标志舆论如同天罗地网,民众的目光严峻而敏锐,任何隐蔽的为非作歹都难逃法网。有些官员大权在握,常常肆无忌惮地压制监督,对监督者发出威胁。某市的领导面对记者的揭露报道,竟然对下级工作人员发出警告:“要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对干部向高级媒体提供线索、参与报道的,要记录在案,永远不能重用,所有的反面报道要一查到底,看看究竟是谁提供的线索。”[5]腐败与渎职者的这种耀武扬威,正是腐败与渎职行为不断产生的根源。但舆论监督不会沉沦,这种社会免疫力最终要杀灭一切社会细菌,割掉一切毒瘤,为社会文明的增益冲洗一切污垢。

二、舆论负能量的文明毁损

社会流行的错误舆论只能是部分公众意见,其量度停留在众意范围,一旦它被政府官员和媒体所推动,则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毁损社会文明。这类负向舆论违背真理,歪曲事物真相,蛊惑人心,时而在传统媒体与网络上掀起舆论逆流,销蚀社会的积极因素与创造力。

点赞:5780 浏览:2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