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转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推动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正因如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我们是好邻居》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邻里关系要互相帮助和谐相处。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2.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理由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理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策略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我们在教学时,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尤其是实施教育的我们要时时保留一颗童心,让孩子们跟随我们的脚步,乐在其中。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开简单说教。
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理由,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理由,我常反省其中的理由。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理由,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策略的理由,还是哪个环节的理由。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理由,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作用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2.成功体验。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30521 浏览:14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