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酉水航运对湘西社会文化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世界早期文明基本都发源于大江、大河,依托河流必定伴随有航运,航运于文化、社会之影响深远。而在交通甚为不便的湘西,更是比邻酉水,并依托酉水,从古至今航运伴随始终。酉水作为土家人的母亲河,养育了一代代土家先民,同时也造就了土家人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包括已列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酉水号子等。除对酉水号子的简单阐述外,同时更应该关注航运文化的载体,那一批批船工及拉纤的纤夫们。本文试探讨酉水航运对湘西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
关键词 酉水航运 社会文化 影响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科研项目,民国时期酉水航运对湘西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14JDY014)。
作者简介:龙艳林,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史。
1009-0592(2015)01-170-02

一、湘西概念的简单界定

区域社会史是继20世纪80年代社会史兴起之后出现的研究热潮,区域史的新理论、新策略也不断被应用,而区域史不同于地方史,不是行政区的历史,其是在一定的概念界定下出现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可以比一个省(市、县)的行政区大也可比其小,只是根据选题人的论述范围加以界定的。湘西,在地域上处于湖南的西部,历史上涵盖的范围多有转变,有学者提出“就湘西而言,民国时期的湘西概念与现在的湘西是大不一样的,当时的湘西还包括现在的怀化市所属各县,以及常德、邵阳、益阳三市所属部分县市,约有30个县属地区,面积相当于湖南的1/3。”在本文中利用两个限定词对湘西界定如下,一为酉水,二为民国,因此,在民国时期湘西酉水这个区域就相对缩小,酉水从重庆流入湖南的龙山县、保靖、永顺、古丈于沅陵太常乡的立新村注入沅水,仅研究这些区域。

二、湘西区域特点

湘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云贵高原余脉,北有鄂西山脉雄峙,中有武陵山脉横亘,南以雪峰山脉为屏障,实属山峦起伏之地。湘西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是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

(一)多民族特点明显

酉水流经湘西之地主要为土家族世居之地,也有“土家人的母亲河”的美誉。根据统计,虽然土家族这一族称出现较晚,但其先民早就在此繁衍生息,是一个约有2000多年历史的悠久民族,关于其族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但在此就不做一一赘述。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源自土家语,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土家族在本区域内的保靖、龙山、永顺、古丈分布甚广,是这些区域的主体民族,还有少部分苗族及汉族杂居。

(二)地形复杂多山

武陵山区系云贵高原的东部延伸地带,是我国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酉水流经区域即为武陵山区,其属丘陵地带,境内山岭重叠,武陵山脉横贯其间,同时险滩林立、航道狭窄弯曲、落差大、滩多、浪大、流急,船只航行期间险象环生。

(三)民风淳朴而彪悍

在与群山恶水的斗争中,突显了土家人彪悍的民风,同时世世代代的土家人在此繁衍生息,热情好客,又知其勤劳淳朴,这一点可以从湘西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中加以了解,以及别的一些著作中都有涉及。“湘西的民风很淳朴,我们每到客栈住宿,店主人都很热情,马上端上水给我们洗脚,饭菜都很便宜。”这是一个外来人对于湘西的印象,沈从文作品中展示的是当地人对于湘西民风的认知,从这些中我们都可以了解湘西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魅力地区。

三、酉水简介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载:“酉原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行千二百里。”酉水流经湘、鄂、渝、黔四省边区,滋润着这里八百多万各族儿女。是湘西境内沅水的最大支流,其“主源出于湖北省宣恩、鹤峰之间,西南流至湖北来凤县,称为白水河,后入湖南省龙山县,合果利河。复曲折至湖北来凤的漫水,伏入卯洞,出百福司入四川省酉阳县,称北河。折转东与秀山县出的中源水东北流来,汇于两江口,入湖南省保靖、龙山县,称酉水,途中受龙山县洗车河水。南源出贵州省松桃县西,东流达四川省秀山县,入湖南省花垣、保靖两县,曲折趋保靖县西8公里处的江口汇入主源。又流经永顺、古丈两县,折转东南流,注入沅水。”酉水是武陵山区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沅水的最大一级支流,酉水流域含沙量少,雨量充沛,枯水流量较稳定,流域内盛产粮食、木材、桐油、山竹、杂木等农副产品,20余种矿藏。沿岸里耶、隆头、花垣、保靖、王村、罗依溪等港口为货物集散地,保靖为转运中心。便利的水路交通使其成为早期人们理想的繁衍地,亦是西南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

四、酉水航运对社会文化影响

酉水自古以来就是湘西的重要交通要道,航运时常伴随着人们的活动,其作为人们基本的交通方式对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航运文化。酉水号子作为酉水流域航运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简述这一代表性航运文化。

(一)伴随航运而生的酉水号子

酉水号子与酉水航运相伴相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河面狭窄、险滩林立,船工劳动强度大,在撑篙、拉纤、荡桨、摇橹过程中发出沉重的,并在与大浪险滩搏斗中以此聚集力量,解除行船中的疲劳,这种和吆喝声形成了酉水船工号子,是千百年来船工们在行船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音乐,极具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这是其与其他地区的号子之巨大差异,因其传唱形式最古老、内容最完备,已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酉水沿途滩多浪大,船工航行艰险万分。

点赞:33670 浏览:15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