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论古代文学教学中多媒体素材应用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如何使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教师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合理运用素材,是其中一个环节。文字素材在训诂字句、引证文献、拓展阅读等方面,图片素材在文献参证、历史实物展示、再现情景、处理复杂结构关系以及地图平面图剖析方面,音视频素材在营造艺术氛围、直观重现戏剧艺术及重现经典章节等方面,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关键词:古代文学 教学 多媒体 素材
1004-6097(2013)08-0005-04
作者简介:汤天生(1978—),山东荣成人,文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典戏曲与小说。
多媒体课堂教学,有两个理由比较突出:一是固守“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即使使用多媒体也只是将板书或讲义数字化,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另一个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完全按照课件内容讲解,甚至全盘按照课件读讲,忽视师生情感交流,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与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结合古代文学学科的特点,合理、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多媒体教学实用化,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的必要手段。多媒体课件就其素材而言,主要是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四类,其应用范围广泛。以下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简论合理使用多媒体素材的策略,以同广大教师同仁商榷。

一、文字素材的使用

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的基本素材,对其最基本化的使用策略是代替板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这方面的使用理由在此不作论述,论述一下文字素材在板书功能之外的合理使用理由。

(一)训诂字句

古代文学相较于现当代文学等学科,一个的特点就是讲授的内容离现代生活较远,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甚至在文本释义方面都不易理解。如《诗经·周南·关雎》之“君子好逑”,“逑”为“仇”的假借字,即配偶。讲解时引用文献,可以加深理解。如闻一多《诗经新义》:“逑、仇古通,《关雎篇》‘君子好逑’。齐鲁诗并作‘好仇’,亦即君子匹俦也。” [1] (P.98 )再如《论语·为政》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如果用现代汉语的标准解读非常简单,意思就是思想内容没有不正(即归于正)。但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讲清楚其渊源及古义,“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多解为语气助词。真正让学生理解,还将全诗内容对学生加以介绍讲解,这些方面如果用传统的板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多媒体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再如《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疾首”,其中“愿言思伯”一句历来多解,“愿”,《毛诗正义》解曰“言我每有所言,则思念于伯”[2] (P.25 ),即“每每”之意;朱东润作品选解读为“张齿忍痛”之意,与下文“言思伯”三字分读[3] (P.18 );或解“愿言”为“愿然”,沉思状(余冠英)等[4] (PP.125-126 )。这种情况下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条理清晰,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证文献

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文化背景的介绍、同类诗文的比较、代表观点的讲解等内容,引证大量文献。古代文学涉及的文献大都比较书面化,相较口语比较疏离。板书书写效率低,语言介绍难理解,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的优势便比较突出。比如讲解元代社会政治中的等级制时,征引文献:《通制条格》卷二十八“蒙古人殴汉人”条记载:“蒙古人殴打汉儿人,不得还报,指立证见,于所在官司陈诉。如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 [5] (P.327 )《元典章》卷42《刑部·诸杀》记载:“汉儿人杀死蒙古人,处死,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 [6] (P.1558 )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成吉思汗法令,杀一回教徒者罚黄金四十巴里失(巴里失似言一锭,冯承钧案),而杀一汉人者,其偿值仅与一驴相等。” [7] (P.206 )在这些文献记述上加以讲解,会让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再如讲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悲秋”情绪文化渊源,引用文献《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从理论与文学两个角度讲解悲秋文化的成因和内质,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方面的例子,不一一累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引证文献的“精”和“要”,即引证代表性的文献(不必面面俱到,突出)和引证文献量的适度(种类及字数上都要适度,否则淹没在文本中,便失去了),而且要“引”与“讲”结合,教师对引证的文献有自己的分析与讲解,文献只是辅助手段,教师才是课堂主体。

(三)拓展阅读

古代文学涉及文本众多,内容广博,课堂上所能讲解的数量非常有限,适度拓展学生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传统方式所比拟的优势。拓展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课内拓展:比如讲解杜甫诗歌时,课堂讲授量是很有限的,如“三吏三别”基本只能选讲一两首,如《新婚别》。在讲完《新婚别》之后,可以讲《垂老别》和《无家别》的原文附录,稍加点题,让学生延伸阅读(注意突出主次)。再如讲长篇的文学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将的章节如“闺塾”“肃苑”“惊梦”“寻梦”“写真”等开列给学生,作为阅读。还有一种是课后拓展:可以为学生介绍讲授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目,如《三国演义》,可以介绍朱一玄、刘毓忱主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沈伯俊、谭良啸主编《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1989年版)等,让学生准确掌握经典,少走弯路。而且,现在图书馆藏书有限,书籍学生不易找到,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电子版的书籍资料,用网络和电脑共享给学生,学生课后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阅读,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比拟的优势。

点赞:5877 浏览: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