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管理失范与社会信任危机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公共管理对于社会的稳定及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失范势必会加重社会信任危机的相关连锁性反应。为此,本文从公共管理失范及其表现出发,包括了公共管理失范直接导致公共信誉危机、公共信誉危机纵容商业信誉危机越演越烈、公共信誉危机和商业信誉危机进一步加剧人际信任危机三个方面,然后就对于公共管理失范的理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就如何加强公共管理失范与社会信任危机方面,通过培养公共管理精神、构建政府信用体系以及优化公共管理决策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为今后依法落实国家法制建设目标、优化公共管理决策以及完善社会的管理机制提供一个可靠的倡议。
关键词:公共管理失范;信任危机;策略搭建
1 公共管理失范及其表现
1.1 公共管理失范直接导致公共信誉危机
公共管理失范首先表现在会直接导致公共信誉危机,包括公共设施信誉危机、公共政策信誉危机以及公共服务信誉危机三个方面。当公共信誉危机产生时,人们就会对公共产品、服务的质量产生强烈的怀疑,常常会由于琐碎的小事引发对公共服务效率、态度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不满[1]。情节严重会导致政策的失效以及实施过程中人为阻碍性增强,直接影响社会公共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水平。
1.2 公共信誉危机纵容商业信誉危机越演越烈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规范性以及成熟性的市场秩序还不太完善,还需要政府去引导、指挥社会的发展[2]。因此,当市场发现政府的政策存在不公或者是其他的弊端时,基于盈利为目的的投机倒把行为就会出现,严重影响正常商业活动的开展,从而产生商业信誉危机,诸如商品信誉危机、服务性信誉危机等等[3]。另外,在商业信誉危机爆发时,还有可能产生一些契约信用危机,表现为合同违约、债务纠纷、期满诈骗等等,影响诚信和谐社会的建立。
1.3 公共信誉危机和商业信誉危机进一步加剧人际信任危机
公共信誉危机和商业信誉危机进一步加剧人际信任危机主要体现在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考验,因而当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因为社会的负面效应发生转变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混乱、扭曲的新观念上[4]。当民众对政府部门丧失信任之后,就会表现出一种挑剔、不满的敌对情绪,造成紧张的气氛。在解决理由上,往往会要求上级政府出面,这样觉得可以做到公平,完全不能够心平气和的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协商,使理由快速、有效的得到解决。
2 公共管理失范理由分析
公共管理失范的理由总结起来,大致包括了一下四个方面。首先是“重人治而轻法制”的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已经根深蒂固,人们仍然就政府的权利当做成一种必定,没有完全运转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5]。其次是公共管理权力的行使以及监督存在着不规范性操作,公民按照宪法的规定行使权力的成本及代价非常的昂贵,从而通过其他不合法的方式进行自身利益的保护,造成了公共管理上的混乱局面。第三是官员政绩评估体系缺乏科学化,对于激励晋升存在很大的不公。这方面造成部分官员在处理公共管理中的纠纷时,往往根据自身未来仕途的情况,采取非常主观性的措施,有时候会严重偏离公众的预期,从而降低了政府后期的信誉理由[6]。最后是我国的行政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在公共管理职能上定位模糊,并且存在职责上的分离、重复、错位理由。对于存在较大利用冲突的方面,则不能够很好的处理,甚至还有腐败的严重理由出现[7]。
3 公共管理失范与社会信任危机策略搭建研究
3.1 培养公共管理精神
公共管理精神可以有效的引导政府官员正确价值观念、信念的形成,约束不良的行为,是公共组织体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生命力、创造力以及凝聚力的精神面貌[8]。培养公共管理精神,就是要深化公共服务上的深厚、持久性承诺,实现管理者公共管理使命感的养成。培养公共管理精神涵盖了效率、经济、公正、责任以及创新几个方面。其中公正就是要通过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动社会的公平。通过培养公共管理精神,可以在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之上,用社会舆论、道德标准来激励个体的行为,发挥出公共管理精神价值整合以及凝聚力的作用,构建一个坚实的公共管理信任堡垒。
3.2 构建政府信用体系
为了消除社会信任危机,就必须要构建一个政府层面的信用体系,涵盖多层面、多结构的综合体系。在着重加强政府信用体系的同时,重点强化信用体系制度化建设,注重信用与信念之间的协调,树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从而进一步开展和执行被公众所接受的公共管理方式。此外,还要以一种科学化、行政化以及化的政策实施保障制度的长期性,而非因人而异,消除特殊性理由。在完善公共管理、服务的同时,增强整合公共管理资源,真正的做到亲民、爱民、利民。
3.3 优化公共管理决策
优化公共管理决策首先需要优化决策上的机制,广泛的听取民意,扩宽决策的视野。同时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之上,实行集体决策,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智慧,发挥出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完备性以及系统性,降低决策后期的负面效应。其次需要重视运用预防原则。在面对各种决策未来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需要预计最大的损失以及损失出现来的应急方案设计,最大程度上提升预备方案的应对能力。最后需要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当事人参与以及决策机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面人的想法,消除利益集团操控的情况,保障各种利益和要求实现的最大化。同时需要妥善处理上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理由,解决敌对矛盾,切实维护好社会的稳定以及长期发展。
4 结语
社会信任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严重的信任危机会威胁到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从公共管理失范及其表现出发,就对于公共管理失范的理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就如何加强公共管理失范与社会信任危机方面,通过培养公共管理精神、构建政府信用体系以及优化公共管理决策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为今后依法落实国家法制建设目标、优化公共管理决策以及完善社会的管理机制提供一个可靠的倡议,保障我国公共管理长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青平.当前社会信任危机理由与信任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14):78-79.
[2]范碧鸿.政府信任危机与合理化建构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15):222-223.
[3]许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构建[J].理论观察,2009,11(06):123-124.
[4]潘泽泉.社会信任危机:一项经验研究——突发事件引发群体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2):678-679.
[5]蔡晶晶,李德国.当代西方政府信任危机透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6,,13(12):453-454.
[6]董才生,张宝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倾向的制度分析[J].长白学刊,2004,11(12):987-988.
[7]史根洪.信任危机:一种社会转型视角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22(21):34-35.
[8]安锐.论社会信任危机困境的成因[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4,15(10):333-335.

点赞:6023 浏览:2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