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以就业为导向经济管理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往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内容较为知识化,具体策略也较为数量化,评价过程涉及的主客体也较为单一。但经济管理类专业已经逐渐开始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本文从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存在的理由入手,指出为建立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理念
技术和环境的变化,经济管理类专业逐渐开始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具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如何全面掌握具体的教学效果,学校和教师如何得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工作是否圆满完成,而学生又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等,这些都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和科学客观的评价策略来予以衡量。而想要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改革,无疑又面对着诸多理由,紧密结合实际就业形势,并重建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体验评价的方式的相关概念,并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方式进行变革。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存在的理由

为了全面有效的检查具体结果,并推动教与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前,各个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的为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主要以教师为评价对象,紧密围绕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展开的。传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评价过程中,一般收集并归纳整理与学生有关的信息的基本评价策略,从而对具体的教学成果和质量进行评价。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存在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一切方面:
1评价的目的过于单一。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集体参与,共同获取有关教学质量的资料,并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析,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显然已经丧失许多原本设定功能,是各种各样的书面考试形式,甄别出少数分数较高的优秀学生。这种单一功能的评价形式虽然有效激励了一学生,却更多的忽略了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于是,教学直来那个评价成了对学生进行奖惩的手段,教学质量评价也成了学校对教师予以奖惩的根本依据,异变成一种简单的鉴定行为,教师也因此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2评价内容单一。以甄别为根本评价目的导致课本知识评价过程的内容,过于单一和肤浅,极易导致学生对社会的整合忽视,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3评价策略量化。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量化过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数量和程度,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加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有许多是用具体的成绩来表示的。只注重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的具体过程,从而导致了较为明显的倾向于行为主义的情况。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确立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就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设定上,要明确评价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数量和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而且要评价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其次,在对教师们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既要评对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各种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以及达成学习目标的具体水平进行评价。
2注重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了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从而有效推动教师的成长。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理由进行诊断,例如:要对教师确定的教学范围和深度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合适;要认真评价教师所选的教学媒体,判断是否与实际教学内容和具体对象相契合。评价的过程要能积极帮助教师确定发展目标,并努力满足其发展为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审查鉴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以学评教,教学结合。以学评教是要积极地参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真实状态,从而对课堂实际教与学的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具体状态可以分为情绪状态和注意状态以及参与、交往状态,还有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等。其中,情绪状态表现出学生对学科保持兴趣的时间长短,以及自我调节和制约学习情绪的具体能力;注意状态则表现出学生对所讨论理由的关注程度,以及回答的性;投入深思的程度和发表个人看法并主动操作方面是参与状态的表现;交往状态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并共同解决相应理由的状态;思维状态则体现出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简介,以及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理由进行讨论;在生成状态则表现出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以及实际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加强程度等。

三、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变革

1确立全新的评价方式。变革中,要确立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体的全新的评价方式。总结性评价能够在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阶段结束之后,评定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成果。过程性评价则指的是教学过程中为改善和完善教学行为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的相关测定。过程性评价类似传统上的非正式考试以及单元测验等评价模式,并更注重测试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强调对学生的分数和成绩的评价,从而利用最终结果改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等,使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测试和反馈以及改善的过程日趋完善。过程性评价的概括水平低于总结性评价,且测试内容的覆盖面较小。总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回顾式”评价已完成的教学效果,而过程性评价是“前瞻式”的侧重于教学的改善和完善的评价模式。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克服单一甄别功能的弊端,全面综合的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
2评价内容和标准的改革。教学质量的具体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应该尽可能全面的体现才人才的多元发展趋势。评价的具体内容除了包含学生的认知领域外,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情意和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评价要考虑推动学生在探索发现与创新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标准的制定要较为严格的水平等级,能有效评价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各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变化,制定出不同层次的,从认知和理解到应用和分析,再到综合和评价这六级标准。管理能力的培养也要制定具体的评价等级,例如从模拟到独立操作再到创新。
3评价来源的变革。教学质量的评价应抛开以往单一化试卷测验的形式,转变为以学生的活动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联系中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情意领域,构建出多元化、智能化的评价模式。这就教师从多个视角、多层面的看待学生,并努力推动其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迁移到其他领域。
参考文献:
[1]陆松福.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战略联盟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17):93-95.
[2]卢丽君.创新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财经类专业全程仿真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4):43-44.
[3]王虹.谭琳元.模拟企业环境下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72 -74.
基金项目:
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编号GB-I-09-10)
作者简介:
黄益,女,1975-,福建福州人,福建福州大学城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点赞:17158 浏览: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