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谈品德与社会课明理与导行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特点是明理与导行的统一,如何指导学生学文明理呢?只有通过读,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才能深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充分深思的基础上,做到读思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某些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得知学生对道理的理解和明确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学生在通过“读、思、议”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怎样做”的理由,形成了情感定势,这种情感支配下的行为,才是我们所期望的道德行为。
【关键词】小学品德;明理;导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其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社会和行为习惯。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其主要特点是明理与导行的统一。由此可以看出,最基本的理由是明理,而明理正是为了导行。所谓明理:即对学生讲明道理,进行正确观点的启蒙,帮助他们对一定的社会道德关系以及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而明理需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学习,正确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启发诱导学生从课文浅显的事例中悟出道理,以理论来指导行为。如何指导学生学文明理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的道理是浅而易见的。对于教材中的例文,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只有通过读,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才能深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品社课与语文课从根本上看是不同的,但就读而言,则大同小异。品社课重视的是要点,紧扣要点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又可体会到所阐明的道理。在读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策略。此外,还应该指导学生重点读,在重点读中强化了观念,深化了道理,陶冶了情操。
二、“思”
“读中有惑,惑方求思,思才解惑”。小学高年级教材所阐述的道理往往是比较深刻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较差,只有认真深思,深刻体会,才能把握教材要阐述的道理。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动脑深思,由浅入深,由表有里地分析、推理。综观品社课教材,可把理由分成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们在教学中,要由易到难,以理导行,循序渐进。在引导的过程中,在充分深思的基础上,做到读思结合。例如:在执教《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时,为展现昔日这一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美丽和辉煌,教师用昔日园中的珍宝、美景的照片配以雨果的诗歌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学生迅速被震撼感染,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这一座皇家园林的神奇与辉煌,而后紧接着展示“三天三夜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片段,学生们纷纷高举小手,争先恐后地痛斥英法联军的罪恶与无情。这样,学生在感受到旧中国贫穷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平添了一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
三、“议”
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某些理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得知学生对道理的理解和明确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对于议的要求;一要结合教材实际,二要结合生活实际。在议的过程中,对于暴露的理由,教师不要争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判断,阐明看法,水到渠成加以引导,进而强化文中的思想观点。通过讨论,使我认识到儿童的思维不定势,往往来自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认识。通过同学们针锋相对的讨论批评的热忱帮助,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助人为乐》一课中,学生在回忆自己助人和受助的事例时,我分别请了四个同学来讲解,他们结合自身经验,讲的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种做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请学生当教师,要注意不能总找某几个同学上台,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再找相应的同学讲解,要让大多数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要注意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参与积极性。
四、“情”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激发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品社课的一大特色。情感越是强烈,道德认识越是透彻、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感情往往大于理智,只有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激发其道德情感,推动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他们把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学生才能按认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学习第九册《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课堂上让学生谈谈自己打算以怎样的行动帮助老人或残疾人,以怎样的行动计划去实施,然后指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走近老人、走近残疾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们,把行动落实到实处。理论知识与体验生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而达到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学生在通过“读、思、议”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怎样做”的理由,形成了情感定势,这种情感支配下的行为,才是我们所期望的道德行为。社会就是大课堂,要想学好《思社》这一科,不能使学生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综上四点说明,在品社课上,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思议中体验情感认识,深化明理,以理导行,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行为方式的矛盾关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明理与导行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行为,使知行统一。

点赞:16361 浏览: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