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藏式酸奶,文艺情怀,社会企业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酸奶虽小,制作不易
子民的工作室在靠近雍和宫的一条胡同里,那是一间杂院里的小房子,只有16平米,做生产和库存用,不能住人。工作室里有两个很大的冷餐柜,还有一个冰箱,保存做好的酸奶。子民就一个人在这里做酸奶,用最传统的西藏手工艺:把现成的藏式酸奶作为菌种放入新鲜的牦牛奶里,加温煮开,调节到适合的温度使其发酵,之后用被子来遮盖着保存。子民用的牦牛奶是直接从西藏的牧场运来的,从牧厂挤出来到他的工作室只经历了48小时,因为没有任何添加,所以无法保存很长时间,运来工作室马上就得开始做酸奶。这个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动手做起来很繁琐。子民每半个月做一批酸奶,每次都要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他讲述了手工制作酸奶的整个过程:
“第一步是加温,发酵需要温度。煮的时候看是否变质,变质会有凝固的现象。煮到一定温度,再进行降温,在适合的温度把菌种(也就是原来做好的酸奶)加在里面,之后等温度再合适一点,就分装出来。说着简单其实很难,尤其是温度的制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理由。”
想在离西藏几千公里的北京做出原汁原味的藏式酸奶,很多环节都要十分注意,一旦出现一丁点差错导致牛奶坏掉,就失败了。对于子民来说,运输环节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理由的。“有一次,我买了200公斤鲜牛奶,还没运回来,在当地就坏掉了。那次我也去了牧场,头天晚上把牛奶放在运输的车上,准备第二天早上拉到成都去空运。当天晚上我拿了一桶牛奶来做实验,发现根本做不出酸奶。其实牛奶并没有变质,只是因一开始为了保鲜我把牛奶冻起来了,解冻之后却发现不能用来做酸奶了。后来又用杀菌后的牛奶冷冻着运过来,倒是可以做,但是做出来的品质不好。来来回回尝试了很多次,才做出像样的酸奶。我们这个产品有很强的特殊性,整个过程中有一点点失误都不行。”
为什么要做藏式酸奶?
子民和西藏的渊源对他个人的成长和选择非常重要。2011年他第一次去西藏是出于工作需要,作为助理跟随一位艺术家一起去拍纪录片,片子拍摄的是西藏一个时尚的。“我们对僧人的观念是他们在过传统的生活。但是这些不一样,他们唱歌跳舞,还组织寺庙和隔壁村子踢足球,过着像我们一样的生活,还会追星。这打破了我对藏民固有的印象。”
说起旅途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人,子民提到一位叫Mike的60岁的加拿大人。Mike一直在旅途之中,离家后一共只回去过三次,分别是父母和兄弟去世时。他前20年一直待在印度,后来到了拉萨,他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给了盲校。
“他的双手特别粗糙,看着就是一个很朴素的老头子。他一直在西藏做公益事业。我和他有过一些对话。我问Mike他觉得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Mike说是love。Love the people you like, love the people you don't like. 和他的对话给我带来挺大的触动。”
虽然是去做公益,但是子民发现,当地人包括盲童,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任何痛苦,他们可能比一个在北京上班的白领要幸福很多。但是外界总觉得他们过得不好,需要帮助,其实他们的幸福感很高。万科的老总王石也参与了这个项目,他说了一句话“我本来以为我是一个给予者,可以给孩子很多,实际上我发现我是一个被给予者。”
在子民看来,“做酸奶”这件事本身并没多大作用,重要的是自己去做事情。子民在做酸奶之前,有过将近4年的工作经历。他曾经在地产公司工作了两年,又回老家跟着父亲做了半年贸易,觉得都不适合自己也不好玩,后来他又去深圳做了半年品牌。总是觉得那种工作状态不是自己想要的,还是想做点自己的事情,于是子民开始深思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因为去过西藏,对西藏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他决一个和西藏有关的东西,最终发展成一个符合“敬畏,传承,分享,利他”理念的社会企业。
“做这件事情之前,我从很多角度做了分析,最后确定了几条原则。一是要做一个敬畏自然的产品,尊重自然规律。还要传承文化,有文化符号。二是要帮助到当地人,实现社会价值。我分析了很多符合这几条的当地产品,比如,工艺品、纺织品、藏香、酸奶、手工皂,但是手工皂做的人比较多,不具备很好的市场化特质,我做,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差异化的东西。但是酸奶不一样,行业目前状况是——大家现在没有好的酸奶和乳制品。分析完了之后我觉得这个事儿有很好的商业基础,所以就决酸奶了。”
最大困难是缺帮手
因为对西藏产生了特殊的情愫,子民渐渐觉得自己要为当地做些事情。而藏式酸奶既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西方人喝咖啡一样。就在去年8月,子民决定投入全部的时间去做酸奶。他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也分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第一是蒙牛伊利,量化成规模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二是新的乳品品牌,万得妙之类的,品质高一些。第三类是进口的。第四类是牦牛奶,是特殊的品类,有些藏区有这样的企业,但相对规模大的就那么几家。子民觉得,想做出好的乳品不能沿着他们的路子,只要工业化了,就很难有好品质。
做酸奶之前,子民对牦牛奶也做了研究。“决定酸奶品质的有牧场、牛奶和工艺。藏式酸奶在这三方面都有不同的竞争优势,藏式酸奶,文艺情怀,社会企业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我觉得可以做出好品质的酸奶。也希望帮藏区做些有社会价值的事儿。”
经过多次往返藏区考察,子民决定放弃传统的模式,没有和当地的企业或者合作社合作。因为他们不能保障产品品质完美。现在子民采用直接从藏区的牧场获取牛奶空运到北京自己做。“这样规模肯定大不了,但是可以保障品质。我也考虑到很多特殊性,比如牦牛产奶量小,周期性长等。现在这种方式是相对适合的。”子民说。
做了调研之后,子民开始试运营,当时还有一个3人小团队,除了子民,其他两位都是藏族人。一个学生做配送和市场,一个藏族的阿姨负责生产。子民的初衷是想让团队里有更多的藏族人,因为他们在北京找工作不容易,但很快就出现了理由。“藏族阿姨只会在家里做酸奶,每次只能做一盆,没有量化的概念。做很多她就会很累,又制约不好时间,每次都说差不多差不多,做不好就是手气不好。这样没法改善,生产效率也不行。”后来为了把控质量,子民只好亲力亲为,从生产配送再到推广宣传,全都一个人完成。一个人包揽所有的工作,多少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子民现在正在招募对口味的合作伙伴,首先他要对藏文化感兴趣,还要能踏实做事情。
“做事儿的规模还是挺受人数限制的。我很努力地去做这件事,但目前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创业就是大家一起做一件未知的事,你很难找到一个愿意跟随你的人。”
虽然从正式运营到现在只有短短四个月,子民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现在的产量大约是一个月400多份,一份酸奶400克,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微信平台直接向子民,子民也在和一些认可他产品理念的咖啡馆谈合作。
把工作室的地址选在雍和宫附近,是因为那儿离很多藏族的机构和组织最近,他最初的客户都是藏族人,他们尝过子民做的酸奶,都很认可这个口味。慢慢有越来越多对健康有机食品有需求的人们通过微信和有机市集,开始向他。
不像一些追求速度的年轻的创业者那样着急,子民并不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定义为一个短平快的事。他做了长期的打算,觉得这是一个值得付出的事。但他现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人。“以前低估了团队的力量,现在觉得遇到一个愿意共同投入到同一个事里的人太难了。我现在正在招人。我做的这个事儿,主要模式就是产品、市场、设计。当然现阶段酸奶还不需要太多的设计,以后想做更多东西就得需要了。”
责任编辑:陈思

点赞:26208 浏览:11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