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热点对德育课效果影响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社会热点理由是当代中学生感兴趣的理由。有必要把社会热点引进德育课教学中,作者倡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引入社会热点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组织专题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的角度;构建主题网络,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整合材料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关键词: 社会热点 德育课 社会热点点评 专题讨论 主题网络
人的发展水平包括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设定能让学生接受的并且合理的最近发展区。如果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学生现有水平太近,学生毫不费力便可回答,这样就难以启发学生思维。社会热点理由恰恰是当代中学生感兴趣的理由。有必要把社会热点引进德育课教学中,而在德育课上通过对社会热点专题的研究,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

一、引入社会热点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社会热点通过媒体传播,具有开放性,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靠自己的讲述解决理由,而应该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收集的新闻发表观点。让学生有一个独立取材空间。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收听观看新闻报道、新闻综述和新闻专题栏等,取得丰富的社会热点感性材料,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好准备。为此,我在课上开设了课前五分钟社会热点点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自己收集的新闻进行点评。积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德育课知识对新闻进行点评。要求学生对收集的点评材料中难以回答的理由,善于提出质疑。学生的质疑是在占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并且迫切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好时机,也是学生的求知欲被动起来激发起来的好时机。教师要抓住这一良好时机,组织学生对质疑的内容进行讨论,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取得新的知识。

二、组织专题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的角度

在社会热点点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热点专题材料,追踪热点报道,在社会热点专题课上,让学生尝试结合德育课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热点专题评述。
(一)在专题教学课上,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分析自己收集的社会热点专题材料,展示自己分析材料的思维过程。而思维的独创则是研究性能力——创新的核心。但学生在展示和分析材料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几个理由:一是材料收集过于片面,不够全面。二是分析缺乏联系,过于孤立。三是缺乏动态分析。四是缺乏拓展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补充材料,分析材料。让学生全面认识材料,多角度地掌握材料。例如,在台湾理由专题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理由:(1)在台湾理由上有哪几方的立场?(2)这几方面立场从开始到今天为止有哪些言论?同学们积极补充:有的说的立场;有的说我国政府的立场;有的说美国的立场;还有的说世界各国政府的立场,等等。使学生对同一专题的内容,能从多角度组织材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区域多样化,学生片面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矫正,培养了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
(二)让学生对社会热点专题的产生、发展过程有一个整体性了解,培养学生发展性思维,使学生对材料的组织和分析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学会组织材料和追踪分析。在专题中,几个角度的材料动态地看:关于言论动态地归纳为:李登辉的言论—吕秀莲的远亲近邻说—对等谈判三原则—有人要把言论写进“宪法”—的“一边一国论”、公民立法;关于美国对台的言行动态地归纳为:美国总统的言论—《加强台湾安全法》—将台湾纳入战略防御系统—允许访美等—向台出售的武器升级从防御到进攻性武器—布什的观点。通过引导,学生辨证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会了围绕专题追踪热点的研究性策略。

三、构建主题网络,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任何思维都以知识为载体,离开知识的纯粹思维是不可想象的,知识是构成思维的基本内容,是思维展开的必要条件。思维过程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前提,不然能力培养就变成成了空中楼阁。社会热点材料体现了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寓于社会热点材料中。要从社会热点的动态线索和多角度材料出发,全方位地把握材料与知识的结合。从一个知识点、几课知识点、政治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哲学常识及包括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全面展开综合分析,以展示德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魅力。例如,关于在台湾理由上美国的立场,用政治常识分析:包括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对外职能、对外政策等。用地理知识分析:包括台湾特定的地理位置对美国的重要性;关于在台湾理由上我国政府的态度,用政治常识分析:可以用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主权原则,主权的不可分割性,维护主权是神圣的,一个中国的原则,我国的对外政策等知识阐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理由;用法律常识分析:可以阐述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性、现实性和法理性。通过拓展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使学生对同一主题能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分析,并引导学生用静态的知识分析动态材料。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认识。在社会热点教学中融入各科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态地、立体地展开想象翅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
在专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材料中体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材料之间的联系系统地进行整理,不仅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其知识结构立体化,更让学生用立体的知识揭示材料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台湾理由上,引导学生注意材料间联系,我国政府的立场观点是针对的言论和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的言论。从材料联系中可以看出,有一条知识主线在移动,即主权理由。教师引导理归纳设计了三个理由:(1)主权谁来行使?(2)我国政府为什么捍卫国家主权?(3)如何捍卫国家主权?学生就这些理由展开讨论。整理出,主权理由知识主线的立体网络是:从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主权的含义看,只有政权机关才能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的不可分割性;从国家主权的特性看,维护国家主权,是实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维护了国家利益;从维护国家利益角度看,对于台湾政府,政府听其言、观其行。我们最好采取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加强人民军队建设;针对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的言论,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实现这些目标最终的立脚点是发展经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通过专题研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网络化的知识体系激活了学生各科的知识储存,也在综合运用中提高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整合材料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布置学生写社会热点小论文,学生在小论文中有的从历史角度阐述一个中国的原则;有的从民族利益出发批判言论;有的揭露美国霸权主义的野心。通过小论文写作,加大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策略观察和分析理由,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另外,可以通过专题演讲、专题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专题研究成果。小论文本身使学生的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和使命感得到了增强。
专题式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教师的课堂角色,变灌输为疏导;转变了课堂结构,变一讲到底为合作讨论;转变了课堂内容,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指导。社会热点专题教学,有助于形成师生之间生动活泼的心灵交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传授创新的策略和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最终达到学生独立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金华.关注社会热点抓住兴奋点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2]周蒋浒.引入社会热点构建开放课堂[J].中等职业教育,2008(15).

点赞:18482 浏览:8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