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聚焦民生 治理创新社会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而相比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社会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的营造就显得比较滞后。社区是居民的家园,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更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要改善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因此,只有把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到社区,贴近群众、体察民情,发现不足、解决理由,瞄准需求、完善服务,实现社会建设由政府规划导向转为群众需求导向、由行政治理导向转为社会协同导向,才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好地体现公平、推动和谐。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现、总结和推广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和中国社会报社等6家单位联合开展了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遴选活动。
自2014年1月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3000多万网友的积极参与,有效调动了各地开展社区建设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全国各地推举出一大批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经过各地推荐、网络、专家评审、综合审核等程序,组委会共同确定了“‘四位一体’社区减负增效治理改革”等10项成果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N’社区治理服务新机制”等5项成果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成果。
“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江苏南京“四位一体”社区减负增效治理改革
创新做法:第一,政策层面减负增效。一是高位推动。杨卫泽书记亲自过问,一名市委常委直接负责社区减负,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与市委督查室联合督查。二是出台文件。10个不同类型社区蹲点一周摸底,42个部门征求意见,15场不同级别座谈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社区减负七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三是突出重点。“五减”:取消25项工作任务、48类评比、42个机构、72项台账,整合20条社区网络。“两增”:增加自治服务、便民服务。
第二,体制改革减负增效。一是街居体制改革。以玄武“五大中心”、秦淮市民服务中心、鼓楼区事务受理中心、栖霞区尧化政务中心为代表,做大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回收社区行政服务职能,面积较大的街道建立中心社区,作为街道服务中心延伸,集中承接社区政务,社区去“行政化”。二是公共服务外包。以秦淮蓝旗社区、鼓楼睦邻中心为代表,政府转职能,释放社区自治和社工活力。三是社会组织全面介入。承接社区专业服务,解决社区专业不足、人力不足、资源不足、活力不足理由。
第三,网络信息减负增效。全力推动智慧社区平台建设,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目前一期已完成,实现了台账统一、部门相互调阅信息等功能。二期由发改部门牵头,已通过招标,预计明年4月完成,届时将增加服务功能,实现一次采集、一次录入、全面共享、一网向下。
第四,整合资源减负增效。一是场地综合使用。社区场地去“衙门化、割据化”,根据社区需求,功能综合布局。二是设施综合利用。整合社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相关场所和设施,为老、为小、为特、为残服务。三是社工整合作用。培养“全能型”社工,实现一岗多责。四是方式组团联动。社区为老、为小、为军等民政职能处室进行组团,协同服务。
上海徐汇区“三一两全”城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设
创新做法:2006年,徐汇区启动了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建设,由区长牵头、分管副区长直接协调负责,从中心选址、工作模式、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入手,经过反复研究、多方协调、逐步整合,于2006年底在全区统一建立起13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分步骤、分阶段对受理中心的服务版本进行不断升级。
第一阶段:全面落实了“六统一”(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建设规范、标识标牌、管理软件和评估体系),率先在全市范围实现了“三一两全”(一门、一口受理、一头管理,全年无休和部分事项的全区通办)。
一是不断夯实标准化建设,硬件建设实现从“多门”到“一门”的转变。二是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前台服务实现从“多口”向“一口”转变。三是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内部管理实现“多头”向“一头”的转变。四是首批实行“全年无休”,率先试点实施“全区通办”。
第二阶段:积极探索服务智能化,进一步推进受理中心服务的公开、便捷、人性、透明。2011年来,徐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加大了政社互动和跨界合作。(一)试点智能查询服务,通过自助分享,让居民“事项早知道”。在市民政局的牵头指导下,与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政社合作,研究推出“智能社工”查询机。(二)试点政务全程公开,通过政务互动,让居民“过程可查询”。

(三)试点政务延伸服务,通过主动推送,让居民“方式可选择”。

北京朝阳区“政社共商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创新做法:一是科学谋划,制定规范。把问政、问计、问需于民,作为加强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有效途径。实事内容、做法、效果,都要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倡议、接受群众的评审监督。在操作层面,制定《关于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的方案》、《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操作手册》,对街道党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多次业务培训。

点赞:18828 浏览:8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