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理由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作用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理由,并从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倡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理由;策略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党和国家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实践,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实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本文试图探讨社会实践活动作用和存在的理由,并寻求有效的形式和途径。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及作用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一般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从狭义上来界定,主要指高校学生走出校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新一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参与实践,兴起社会实践的热潮。1984年5月,团确定了社会实践要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此后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广泛的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得到延伸,由原来的“百村调查”、勤工助学、参观访问、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拓展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主线,引导青年理论联系实际的系列活动,主要内容包含着理论及成就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活动。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作用
1.2.1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补充。学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是大学生受教育的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延伸,是课堂教育的必定延伸。社会实践使得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是知识的转化和理解。在实践中,他们才会真正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才会感觉到平时知识学习、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才会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实践与理论和运用之问的关系,从而推动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到基层中,深入到群众中,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对党的方针、国家政策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才能科学地认识和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理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2.2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
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亲眼目睹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价值体系的各种冲击,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变革和变化,开拓自己的视野。大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结合就业创业,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培养吃苦精神,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实践意识,认识差距,弥补不足,转变原有的娇生惯养而形成的怕吃苦思想。通过社会实践的平台,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
1.2.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体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困难。通过亲身体验,亲眼所见,了解农村和基层的目前状况和现实,从而使自身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忧患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
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理由及策略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学生社会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得到社会的认同和重视。大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社会调查等的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寓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高校学团组织高度重视,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
目前主要由团委、学生处在主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点上体现为高校团委和其他部门抓好重点实践队伍的组织、培训、指导工作;线上主要体现在以某一主题为主的多支实践队伍;而面上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愿的社会实践上。
2.2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强烈,参与意识增强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十分强烈,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希望能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预期数量,大量的学生表达了想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在组织的面试中,很多学生表现出参与意识和对社会实践的深刻认识。说明大学生开始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意识在增强,也意识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积极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2.3 社会实践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和时代主题相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理由。大学生社会实践围绕改革开放和新中国发展变化所取得的成就,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团,围绕新医改方案,开展医疗合作政策宣讲、流行性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围绕节能减排,开展环境保护、污染源调查、公民环境意识调查等活动;围绕农村教育落后状况,开展中小学辅导、支教活动;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学生科技支农服务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实践与社会发展和时代主题相结合。
2.4 社会实践组织参与的方式多样化社会实践组织参与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4.1 社会实践由主题式向专题式转变
原来的实践形式主要是围绕某一上级部门确定的主题展开,现在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针对某一个专题开展,不同的专题因为地域和实践服务的对象不同而转变。专题式社会实践强调的是专业知识为前提下的满足某个需求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强调要解决的实际理由。
2.4.2 社会实践组队方式的多样化
社会实践组队有学生自愿报名组成的综合性实践队,有按专业组成,解决实际理由的专业队;有按生源地组成的生源地实践队;有按学生社团或兴趣爱好组成的社团服务队;有按项目需求设置的项目队;有按硕士、博士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等等组队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有利于社会实践的开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身而言,应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实践的过程,即大学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个体角色的实践过程。二是,服务的过程,即大学生对社会施加影响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过程。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推动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暴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理由。为保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持续发挥实践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必要就相关理由进行理性深思。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理由
3.1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够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是大学生,社会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在地区和单位也是受益者。但现阶段各方面对社会实践的认识都存在一定误区。大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过分注重文化成绩,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和财力,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认为不如把时间花在备考研究生上,所以约1/4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往往单纯考虑学校经费理由,忽视了在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同时还应努力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一些实际理由。而家长往往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物质上不予支持。地方或单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甚至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而看不到社会实践的重要社会作用,不能主动、积极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2 准备不充分,不能真正锻炼大学生的能力
有的社会实践目的不明确,事前准备不充分,许多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参观,而没有真正地体验生活。目前大学生利用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的占多数,家教、勤工助学等形式次之,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活动很少。高校有目的地组织少数大学生进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示范行为,只抓点、线,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而对面上的实践活动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表现为点上轰轰烈烈、面上鸦雀无声。学校应为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或创造活动机会。
3.3 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实际锻炼推动自身全面发展,发挥自己的特长,增长才干。但少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走过场,有的根本就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找关系盖上公章,交一份单位的证明,调查报告东抄西凑。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和教学计划内实践统一,没有规定学分,使得这些提高创造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不利于规范化管理,从而流于形式。
3.4 没有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要真正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但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换一个地方的社会实践不可能解决理由。由于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四处奔波寻找实践场所,有的学生只好到父母所在单位消磨时间,开一张证明。
3.5 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是,缺乏组织制度。如很多高校只是放假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介绍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没有介绍,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也缺乏指导。二是,缺乏检查制度。高校往往采取开学后递交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和单位证明的方式检验社会实践成果,对于报告一般只有字数规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理由及策略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对内容则没有具体要求。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往往只注重选出少量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忽视对大多数参加者的评价,忽视对经验的推广,缺乏激励机制。
4 解决理由的主要途径
4.1 转变观念,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
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具有个体完善社会化功能、成才的催化功能和理论的强化功能;对用人单位而言,可以通过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产、学、研结合,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4.2 准确把握学生社会实践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学生个性化成才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学校应该面向广大学生,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安排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要勇于突破已有的模式和框架,鼓励学生自主申报活动项目。在内容引导上,要把握好社会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现阶段大力倡导科技类、知识运用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导到“学以致用”上来,把服务社会与学生长远发展统一起来。
4.3 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加强理论研究
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实践课程化是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内在规律、创新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合理部署实践教学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要建立社会实践科学的内容体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制度,要把大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计划,实现运转程序的规范化。
4.4 把握时代特征,努力提升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理由及策略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整理提供

点赞:5831 浏览:1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