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科学研究表明,未来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扎实的“双基”;学会终身学习;具有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能力。那么,学校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现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略谈浅见。

一、努力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之道,贵在善导。其目的是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1.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1)人类的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请说说,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什么灾难?(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试说说,你如何为保护我们的地球或我们的家园出点力?……这样的设计即贴近教材,又贴进生活,是学生生活、学习再熟悉不过的,它富有启发性和思维性,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既乐意接受,又轻松愉快。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2.议一议《开国大典》一文中作者在描写工人们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把句中“直奔”改用“走向”行吗?让学生积极深思,通过议论以加强学生理解语气表达特点,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从而掌握语言运用的一些规律。3.画一画,《詹天佑》一课教学中,詹天佑在开凿隧道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边读边试着画示意图,说说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策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说说什么叫“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什么叫“中部凿井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居庸关和八达岭地形特点,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策略,以及这两种不同的施工策略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画——想——议,从而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策略和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4.读一读名篇名段,读是小学语言教学重要手段,也是语言训练最常用的策略,应切实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培养语感,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语言文字的美,达到“因语悟道,因道品文”之目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练成读书的本领。此种本领不能凭空练之”为此,我们要努力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各种情境,使学生带着疑问或深思进入学习过程,使之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会想、会说、会做、会用,使他们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

二、教给学习策略,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深思理由的方式和策略,这比知识更宝贵。学生可以运用这些策略独立地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在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策略后,教师就要敢于大胆地“放”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真正地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其重点段落层次结构相似,应采用扶放结合策略进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精读,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因为小女孩太冷,自然企盼大火炉出现,美妙的幻象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寒冷。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然后用迁移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理由,解决理由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给学生留下余地,有利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生思维诱发,有利于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积累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激活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为学患无疑,有疑则能进,小疑则小进,大疑获大进。在教学中,学生学而无疑,思维就不会获得新知。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鼓励提出具有创新的理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常把质疑渗透于各个环节之中,对学生提出的理由,教师要给予肯定、表扬、并进行评比:谁提出的理由最富有创新性。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如教学《梅花魂》一文,作者和她的妈妈要回国,而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哭,外祖父既然那么热爱祖国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当时为什么不能回国呢?诸如此类的理由,有很多,尽管有时我也被学生难倒,但我为他们的大胆“创新”而喝彩,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帮助他们解答一道道闪现着学生智慧火花的创新性理由。

四、引导求异,实现创新

培养学生求异就是要引导学生打破陈规,对理由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深思、想象,提出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理由的多种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从而发展创新能力。如二年级的一位教师在上说话课时,出示一张图:一个男孩正在给一棵小树苗浇水,学生看题,有的说:“弟弟在浇树,有的说小明在浇树。”此时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了,便引导:“同学们,能不能换个说法,把画面说得更生动些呢?学生想了一会儿说:“小树喝了水后,慢慢长高了。”“小树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小树啊!小树啊!你快快长大吧!”这时教师便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对这幅图还有什么想法吗?”引发了学生多向求异深思,使思维层次从“无疑求异”到“探疑求异”的深层开拓、延伸,发展了创新思维。总之,素质教育必须转变以前教师“教”一一传统课堂的旧观念,不仅要促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要启发学生积极深思,鼓励他们扩大思维,大胆想象,勇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点赞:14081 浏览: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