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基于教育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机制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一直以来高校都是社会人才的供给平台,是社会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生的就业数量越来越多,近两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已经逼近了700万,这给高校生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互利共赢不仅仅能充分调动高校的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高校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对于企业而言则可以吸收更多优秀素质的毕业生,这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新鲜的血液。本文对基于教育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供以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互利共赢 高校教育
一、引言
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但是在这个成熟的体系下却也暴露了一定的理由。从社会反馈来看很多企业表示高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以及综合素质上相对较为优秀,但是在实践能力上却存在很大不足。另外很多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未形成关联,“学不致用,学不为所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专业性的脱节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过于片面化并不实用。在上述背景下校企合作也越来受到关注,通过校企合作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完善并对高校教育方向进行纠正,让高校教育更加贴合实际、贴合市场、贴合社会,同时这也推动了学生素质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保障了高校人才的整体质量。

二、制约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方面缺乏合作积极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从企业方考虑企业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创造价值,实现企业收益。而与高校合作企业的利益并不能得到稳妥的保证,特别是对于某些中小型发展企业来说甚至会产生负担。换句话说校企合作产生的利益也许是长远的,但是并不会立即体现,同时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这也就让企业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二)缺乏行业指引性

校企合作缺乏行业指引性,这样也就造成了行业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校企合作也未给予充分重视,教育部门宏观调控作用不明显,而行业管理部门的教育职能消失就进一步加重了上述情况,这就给行业大发展方向带来了不明朗因素并给行业人才需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学校方面存在理由

部分高校在校企合作动机上存在一定的理由,这些高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来从企业处获得经济利益,但是对于企业方利益考虑则有所欠缺。在学生参与企业活动实践时学生专业与实习标准并未形成关联,另外在学生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学生的基本权益未得到稳妥的保障。

三、实现教育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形成合作共识

如果要让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就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观念上形成共识,那么两者就应该达成最基本的相互信任。作为高校应该充分肯定企业本身的实力,并坚定两者通过合作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的信念。高校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教育水平并把握住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而作为企业则需要坚信这种合作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当然培养周期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那么企业就需要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在合作过程中也许高校与企业都能够相互取利,但也可能会出现阻碍,那么这就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在责任与利益理由上达成共识,落实好各自的责任,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另外高校与企业之间应该达成共同发展目标,以发展来驱使双方的深度合作,在合作程度不断加深的前提下,对合作方式也进行改善并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以人才培养为导向进行校企合作

将人才培养作为导向从而实施校企合作。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这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常见的合作方式中高校基本上是将学生输送到企业一线岗位从而培养学生的时间技能。但是目前来看学生在这些岗位工作的时候其专业知识并不能得到充分应用甚至可能出现完全用不上的情况,那么就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个人倡议在进行岗位实习时应该对模式进行优化。首先可以将实习与学生的毕设进行衔接或关联,以企业管理层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这样就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关联起来。其次在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制出相应的职业规划,将就业与实习进行直接关联让部分学生从实习开始就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最终让学生从基层岗位转变为管理岗位。另外在实习过程中还应该组织相关的计划教学,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筛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让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达成共赢。

(三)校企双方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从某种作用上来看高校学生事实上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连接桥梁,学校向企业输送人才让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将学校输送的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扩展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及其社会地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环境与学生成长出现了背离,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开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学校与企业本身就应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并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同时政府方面需要构建出有约束性的相关管理规范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另外国家要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来推动行业协会与教育管理部门落实好相关工作,让校企合作能够走上规范化道路。将人才培养作为长远目标,从而让企业与学校都能收获客观的效益。
四、结语
在高校教育普及的今天如何将高校人才与社会岗位匹配起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学生能够更适应企业工作,同时将其作为高校培养的引导方向,让高校教育与社会工作联系起来推动我国的社会就业,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性的人才输送。
参考文献
[1]虞耀君.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创业人才[J].九江学院学报.2011(05)
[2]段远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转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
[3]李平.高教强省与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0)

点赞:11746 浏览:4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