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数学学科学困生实施有效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学困生的转化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瓶颈,学困生是许多老师不愿面对又无法回避的群体。一些教师为追求教学“效益”而嫌弃学困生,为追求教学“效果”而降低难度,为追求教学“效率”而赶进度。笔者认为面向全体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举措,准确定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只要教师与时俱进,努力实践,才能实现教学效率、效果、效益的最优化,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技师学院五年制学生一年级新生录取时分数线较低,在每年的新生文化课入学摸底考试中数学也是他们最薄弱的科目,这给后续实施有效教学带来多重困难。

一、教学设计的误区

1.误区一:为追求教学“效益”而嫌弃学困生
初中阶段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一所学校多考几个重点高中,能增加学校的社会“效益”和老师个人的经济“效益”。成绩好的学生倍受青睐,学困生就成了累赘。在技师学院,前两年初中起点的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仍是一个重要内容,对教师而言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培优”的成绩容易凸显,但“补差”的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成效,所以学困生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加剧了学困生的厌学程度,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分化,并不断产生新的学困生。
2.误区二:为追求教学“效果”而降低难度
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降低教学难度,从表面看学生的负担轻了,教学目标达成率高了,但一味迁就学困生,定位太低,既不利于激发中上成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的发展。难度下降必定引起思维含量的降低,超低空飞行,将使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能力难以提升。
3.误区三:为追求教学“效率”而赶进度
技师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学生根据培养目标,要在前两年的教学中使学生具备普通高中的文化基础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加大课堂容量、赶进度往往是首选,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推动学生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高强度和高密度训练记住的定义、定理、公式和策略,在学生心里留存的时间不会太久;而在探索和发现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策略的过程中形成的积淀,及运用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策略解决实际理由形成的经验和体会倒可能会长远留存。

二、针对误区提出的教学策略

1.策略一:面向全体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是我们的办学宗旨,所以面向全体是衡量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面向全体就必须要解决学困生的理由。对待学困生,我们首先要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途径弄清“病因”,然后对症下药、综合诊治。第一,想方设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第二,通过课外辅导、结队帮扶等有效途径,修复弥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错点和断层,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恒心。第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

四、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合力等。

在技师学院新生中,数学学困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只要我们通过有效教育进行干预和帮助,一定能实现学困生的转化,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2.策略二: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举措
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在班级内发生的,关于教学效度的愿景首先应该关照到班级全班同学可能共同达到的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面向全体。但是,班级内每个学生具有认知差异与不同的学习可能性,我们的教学不得不同时关照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应依据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个性化目标。
3.策略三:准确定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教学效率不是以教师“完成任务”为指标,而是以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发展为指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要求从课时分配到每课时的目标定位,从例题习题的选择到作业的设计等,进行整体考虑,精心安排,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一定要适合学情。比如,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这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时补充一些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十分必要,表面上进度慢了,效率低了,其实是高效率的表现。第二,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使教学真正有效,教师必须具有系统意识,把每一节课置于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整个学段的教学系统中去规划。只有所处的整个教学系统有效的时候,某节课的有效性才会得以显现,同样,只有做到每节课都有效,整个教学系统才会有效。
(责任编辑 冯 璐)

点赞:31498 浏览:14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