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农村基础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结合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目前状况,对其资源配置存在的理由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倡议。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理由;策略

一、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理由

1.农村办学困难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与完善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并指导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体系的实施。在新时期提出了“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建设方案。然而,从现在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这种新体制仍没有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缺乏充足资金的理由。国家“普九”新政策的执行,大部分教育经费投入在维持学校的体制运转上,在此方面尚属吃力,更无法分出更多的经费在资源配置建设上。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体制存在着教学活动开展面狭窄、办学条件升级困难、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教师资源配置上的不足,势必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培养,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2.学校基础硬件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在新世纪的教学发展建设理念上,明确了基础教育体制均衡发展的远大目标。其中重点体现在:要使所有的达到法定年龄的儿童享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同时,能使其受到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目标的实现势必需要各部门加大在基础教育上的投资力度,革新现代农村基础教育办学策略,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从现阶段的农村学校建设情况来统计分析,存在两大理由:其一,学校的建设布局不合理;其二,建设规模的实际效用性差。这是资源配置在硬件设置上的短板。城乡办学质量差距大,由于受到资金投入和办学环境上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这一差距势必越来越大。此外,地方性办学存在着思想上的狭隘性,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利益性,教学的目的围绕着“升学率”打转,而并非以提高基础教育建设整体质量这一长远目标为指导。学校的资源配置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学校不仅配置了实验室、图书馆,还有设施齐全的体育馆,而有的学校却连正规的操场都没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怎样让下一代普遍享有高质量的教学环境?怎样才能以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来丰富我国的人才储备?
3.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农村基础教育在师资力量配置上的不合理表现在:教师的队伍结构设置偏重基础课程的配套,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教师的待遇水平与上级教学单位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年龄偏向年长,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队伍数量偏少。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若没有完善的教师引入和绩效考核体制,教学活动的开展势必事倍功半。

二、改革措施与倡议

1.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
(1)农村办学首先要有政府方面的有力支持,并放宽办学政策,建立明确的资金投入保障责任体制,实现强制化、系统化、开源化的办学体制。具体实施策略上,需要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的资金政府分担化,对现行的教育资金供给体系进行改革。坚持“以县为主”的整体管理机制,结合各县区的实际经济情况,由上级行政部门分拨教育投入资金,减轻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在这一点的具体实施上,要通过立法,通过政府的刚性约束力来固定资金投入比例和具体的管理和监督执行措施。
(2)积极建立多渠道筹备办学资金的多元化体制。转变传统的政府单一办学模式,结合现代化的市场经营模式来实现办学模式上的开源化,政府在其中起到管理、分配、调控和适度约束的作用。鼓励社会、企业、慈善机构、个人捐资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农村基础教育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走出办学模式上的死胡同,通过社会各界组织的共同参与来改善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办学环境。
2.确实整合农村基础教育资源
(1)硬件配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政府部分要加大办学理念上的宣传,提高基层单位的办学思想意识。合理分配教育建设投入资金,使地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实现均衡发展,对贫困地区加以重点扶持。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如针对生源较多的大型村校,可以将其升级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完全小学,充分发挥其地方在办学上的积极性,发挥学校单位的行政管理职能。其次,要结合当地办学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办学规模,减少资金上的浪费,避开形式化和门面化工程的出现。根据教育成本和办学的实际,进行科学化考量,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学校的合并化建设与管理,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高效地利用。
(2)要科学配置教师资源。政府部门要制订相应的高业务水平教师的引入措施,通过设立“国家教师岗位”来科学配置教师资源。国家教师岗位与当地的教师编制体制相结合,由县级教育部分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合同管理制和聘任制。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除享有规定的工资待遇外,给予特殊津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教师投身于基础教育建设之中,并通过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保障其长期任教。
参考文献
[1]孙飞,张晓芳.维护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J].鞍山社会科学,2005,(06).
[2]扬瑞勇,刘洪翔.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点赞:14929 浏览:67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