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应用型院校保险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保险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与保险业界的要求有不小的差距,这一方面与保险业的飞速发展有关,但更多的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规划、教学计划的设置以及教学策略有关。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保险专业要继续存活和发展,就必须合理规划学科建设,制订特色教学计划,创新教学策略,才能在新一轮的高校洗牌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院校 保险专业 教学
[作者简介]李鹏(1978- ),男,山东栖霞人,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保险精算。(上海 201209)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23-0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强化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其教学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该目标。但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我国高校保险人才教育逐渐不适应保险业界的需求。一方面是业界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却是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造成这些理由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之一就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研究型高校相一致,着重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却忽略了保险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造成保险专业学生供需失衡。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保险行业发展的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保险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保险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保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应是具有全球视野、富有创新意识、通晓国际保险市场运作规则的“三型一化”保险专业人才,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同时,我国国内保险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财富和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险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其在创新风险管理技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建设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而且在我国面对“快速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形势下,应当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增强全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保险人才既要全面、扎实地掌握保险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术,承担保险市场开发、保险产品设计、保险营销、保险核保核赔和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
2.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专业定位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向社会人力市场输送新鲜血液的生力军。目前,学历教育是保险教育事业的基础。全日制保险学历教育是各种保险教育中最全面、最系统的一种,它属于基础性教育,是培养保险专业人才具有决定性的教育阶段。其中,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山东财经大学设立了专门的保险学院,成为保险业人才供给的一条重要渠道。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开办保险本科专业的院校共有142所,每年为保险业输出大约1万人,为保险业发展积蓄了大量的后备力量,其中有很多属于应用型高校。这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实力,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必须根据保险的社会需求及自身条件,在切实可行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取得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办学机制。这就需要有的放矢,先了解当前保险专业人才的基本供需情况,以教学计划改革为突破口,使专业培养目标切合保险行业发展的需要。
3.学生自身发展与就业的需要。迅猛发展的我国保险业市场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全国各高校每年毕业的保险专业人才总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最近很多保险专业学生毕业后没有走上相关的保险工作岗位,而是被动地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保险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一方面,由于保险的口碑和影响力不好,导致社会公众对保险有一定的看法,毕业生不愿意到相关的保险行业就业,尤其是从事保险营销的有关工作。另一方面,毕业生理想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与现实有较大差距,对自身估计过高,动手能力差。主要体现在不熟悉现有的保险知识结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综合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大学生要取得理想的保险工作岗位,就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自己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找到理想的保险工作岗位。

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专业教学存在的理由

1.学科规划不统一。自我国开办保险学教育以来,其定位就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学科属于“大金融”,与银行、证券并列为现代金融的三大支柱,属于金融专业学科。主要理由是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应结合精算技术,注重保险资金的运用。这种观点重点强调保险学科的金融属性,强化保险教学中的数理和金融基础。同时,在“宽口径、厚基础”思想的指导下,保险专业被纷纷撤并,教学内容多以经济、金融、保险为主,辅以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学科不应简单定位为金融学科,它既涉及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知识,也涉及财务、法律等多种专业技术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需要宽口径教学。由于学校自身理由和定位的差异,保险专业被不同的院校分别归于数学系、统计学院、保险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等不同的系列中。这就导致保险学科规划不一致,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存在诸多理由。
2.教学计划雷同。由于我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许多高校追求“大而全”的模式,盲目开设了保险专业,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保险专业后,其教学计划也照搬其他院校,完全不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学生的层次设置,没有应有的特色,同时又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从培养目标来看,基本相同。大多是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经济、金融、保险及相关的理论和从事保险、保障业务的基本技能,具有组织和处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业务的开展,承保及理赔业务,能在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企业及相关机构从事保险保障、保险精算、风险管理经济活动定量分析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专业人才。从其开设的课程来看,主要可以分三类: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及其应用等;二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管理学等;三是专业课程,如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风险管理等。这种没有任何差异的、雷同的教育导致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因而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点赞:3168 浏览:7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