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生科学精神培养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理由、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这些科学探究活动时,还应该重视学生一些科学精神的培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一、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科所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郁波老师曾说:“关于数据的研究
应被紧紧地加入到学生的探究中去,争论是科学的中心。”“对证据的关心是科学的本质之一。”对证据的关心,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然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忽视证据和数据,歪曲或有选择性的使用证据的现象。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有观察物体的沉与浮活动,首先让学生对牙签在水中的沉浮进行猜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会猜测牙签在水里是浮的。但是,在实际实验中,由于制作牙签的材料不同,有的牙签在水里是浮的,有的牙签在水中是沉的。个别牙签沉的小组,如果看到大多数的小组牙签是浮的,就会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也改为浮。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类似的情况要立即引导学生尊重实验证据,如实记录。同时要引导学生深思:为什么有的牙签在水里是沉的?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或者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也是科学教育所提倡与追求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如实表达观察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不能人云亦云;在记录时也要如实记录观察到得事实,不能有个人的偏见,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勇于提问,质疑问难的科学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定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理由开始的。
可是教学实践表明: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注意力一般会在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上,很少会静下心来想教师要深思的理由,进而提出理由。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理由、通过实验发现理由、通过比较发现理由、通过猜想分析综合提出理由、通过否定结论来确定理由……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摆》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个摆,让学生帮忙计算在规定时间内摆的摆动次数,结果发现学生报出的数据相差很大,由此提出理由:如何测量摆的摆动次数?通过讨论确定了以摆动一个来回记做摆动一次的策略。接下来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制作摆,然后让摆摆动起来,并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摆的摆动次数。通过各组实验的反馈数据,学生发现要研究的理由: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对这个理由进行猜测,提出设想,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实验。这里又涉及到如何合理实验等理由。通过引导交流与鼓励,学生的理由意识越来越强,提出的理由质量也越来越高。
作为科学课的执教者,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理由”,敢于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当学生不会或不知道提出理由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启发。

三、持续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什么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不会有丝毫的转变,而终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爱迪生正是依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在科学探究中,有很多需要持续观察、实验的活动,但是学生的观察、实验通常会半途而废,这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与设计。在观察时间上,可以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比如在低年级时对风的观测,只要求观察一周的时间;在中年级时对月相的观察,需要一个月的持续观察;到了高年级,对植物生长的观察,时间为两个多月,逐步增加观察的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记录形式,如《植物的生长》中,可以让学生采用画图、拍照片、文字记录、统计数据等形式进行观察记录。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还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他们了解到的情况,不断的推动学生进行更持久的观察。
当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做到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这需要我们科学教师自身也发扬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8371 浏览:1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