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理想中小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鉴于本人十七年的初中学校工作经历,对中考给学校教学及管理带来的压力深有感受,小升初采用免试就近入学,小学不再承担选拔甄别的功能,基本任务是“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升学压力明显减轻,最有可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状态。

一、 “不戴着镣铐跳舞”

由于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高考仍是“分数为王”。所以人们仍然高度关注分数,已经从初中蔓延到小学,甚至幼儿园,幼儿园“小学化”愈演愈烈,甚至出现公办园的学生在大班时要向私立园转学的奇怪现象,给教与学的双方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让人左右为难——教少了,家长不认可,认为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多了,既违背教育规律,也违反国家规定。做许多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事情却不敢迈大步!我们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考试成绩是“一俊遮百丑”的事情——成绩好的学校,伤不起;成绩落后的学校,不甘心。于是“挤、占、挪”非考试科目的课时成了学校课程管理的潜规则。一位名校长说:“没有好的升学率学校就没有今天;完全关注升学率孩子们就黯淡了明天。”可见教育者的纠结和无奈。
如何打开分数这个镣铐,目前只能靠自己解锁!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我们能做的有哪些呢?
1.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目标,不作茧自缚
参照各自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生源接近的同类校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不为分数所困,给自己松绑。我们的办学策略是“以活力校园快乐学生,魅力课堂吸引学生,优质师资成就学生,生本理念关爱学生”,当我们确定这样的办学目标和策略后,就不会过分着眼于考试成绩。要改革成绩评价方式,为教师、学生松绑。如学科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分数上的最低要求,学校以合格率和平均分整体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淡化对优秀率的关注(小学阶段优秀率不是很有考量作用)。否则,会出现水涨船高,教师累,学生也苦费力不讨好的小学教育现象。
2.做好社会舆论引导
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养成,学校也应该设置非智力因素评价表并发给家长,要向家长介绍看不到或者没有关注到的学生综合表现(如学习兴趣、习惯、主动性、表达能力等)。要让家长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关注点,针对幼儿园“小学化”与小学实现零起点教学的矛盾,尝试一年级时公办园和私立园学生单独编班,二年级重新组合,应该是一个可以尝试和探索的做法。

二、 “不戴着面具存活”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除了简单地看分数,更要看这个学校的课程开设和落实情况。课程是否开齐开足,首先要看课程表,但今天课程表又成了一个不真实的面具——两套课程表的尴尬已经是见怪不怪,我们能不能让课程表成为学校教育状态的真实体现呢?小学应该能!
小学没有升学压力,不是人生命运的一锤定音,学校科学定位发展目标,不以分数论英雄,完全应该能够开齐开足课程。
学生向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渴望走进学校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拿什么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天都领着做游戏?那是幼儿园的事!每天都在题海里挣扎?那是初中、高中学生的事!毫无疑问,小学应该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课程设置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开齐开足”是个基本要求,还谈不到“开好”。连基本要求我们都做不到,我们的教育走到了哪里?
一位作家说:“今天我将一个快乐、阳光、健康、满怀好奇和梦想的孩子送进校园,经过几年的学习,学校您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佼佼孩童?”这段话绝对是振聋发聩!因为我们听到了家长呼唤的是教育的责任!
首先,开齐开足课程要有学科视野,确定本校的优势学科,除音体美外,应该开设更丰富的活动课程或者学科拓展课程(第二课堂活动、校本课程)。基础教育肯定不是为培养专业人才开设课程的,但可以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成长埋下一颗种子。让孩子每周都有不少于两节期待的课程,每月有让他们期待的学科活动,这就是活动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开设的作用。
其次,开齐开足课程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校长有勇气放下分数这个负担,才能有决心将课程开齐开足。固然,师资不足,缺乏与新课程对口的专业教师应该是很多地区共同面对的现实理由。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校长要有课程整合意识。重点学科重点配置,如科学课,专业性强,与中学理化生衔接有重要作用。我校调整年轻教师任教,科技节已经开了一届;而安全教育和思品、心理健康课,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就能承担,不必完全割裂。
学校要有学科整合意识,但不要因为教师就“歼灭”一个学科。学校可以把一些“被”的课程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题,开学初做学期教学计划时进行课程的集体备课,推动教师主动了解所承担学科内容,如何将重点内容落实,如何整合到自己承担的主课里,等等。
有效的课程评价也是开齐开足课程的关键。科学的评价方式是推动教师钻研业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动力,学校应该有专项评价方案。如语文的口语表达、书写,数学的计算,英语的口语测试,都有利于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这些已经作为我校的微型课题,可以不立项,可以不写材料,但要有小方案,有成果展示,让科研常态化。
因此,我理想中的小学教育是能够用课程表呈现最真实的教育状态,还孩子学习各学科的权利,真正做到让“开齐开足课程”这句话不再空洞而苍白,使小学生因课程齐全面发展,学校因课程落实被家长认可!

三、“不让倦怠牵绊前行脚步”

职业倦怠现象每个行业都有,司空见惯。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表现是,在繁重的、重复的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教书当作“职业”,而不是“事业”,导致工作策略简单粗陋,缺乏艺术性和专业性,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责任感。
首先,繁重的工作压力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理由:压力来源于学生这个特殊的服务群体,懵懂的孩子,说不清道不明,小事也是了不得的大事,极其琐碎,负荷重;压力来源于复杂的家校沟通关系以及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各类理由的挑战,焦虑厌烦可想而知。
如何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首先,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安排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尝试体验教育:如派教师到特教学校、初高中,体验那些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外出培训:培训的不只是业务知识,激发的是教育和理想,开阔他们的视野。组织活动:春游秋游,节日联欢,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开展读书工程:读书柔软心灵,像竹篮打水,未必留下多少,但筐是干净的。
其次,用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是一个学校师生要共同实现的愿景,因此,我们应该将办学理念、思想解读、转化成师生的行为规范。
再次、追求实效管理,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负担。给教师松绑,减少会议指令,只提切实有效的要求。如,学生多的校园如何管理?学生值周!“双主体”育人,学生管理学生,自己知道应该遵守什么,值周的时候是校园管理者,不值周的时候是校园秩序的守护者。尝试有针对性检查,关注点要少,坚持推行每学期确定一个管理工作主题,每周或者每个月完成一个管理目标。让琐碎的变完整,复杂的变简单。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尽量避开倦怠情绪产生。
此外,任务驱动,搭建展示平台。人都有逃离痛苦享受幸福的本能,没有任务谁愿意受煎熬;人最高的需求是被赏识被认可。让课堂高效的教师作课展示,虽然她未必是成绩最优秀的;让善于深思的教师参与大型集体教研活动,虽然他未必是最有经验的。(就是心理学上的“瓦拉赫效应”)我们的追求是不可能人人都优秀,但要铭记人人都可以进步;我们不但要敬业,我们还要更加专业!
科学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不被分数束缚,就会不戴着镣铐跳舞;认识到课程开齐开足的必要性并强力执行课程计划,就会呈现出教育的真实状态,不戴着“假课程表”这个面具存活;尝试运用各种策略,减少课堂的高耗低效,不让惰性充斥课堂;着眼教师成长,力求实现均衡配课,不让部分教师低水平化;科学有效的指导,搭建展示的平台,不让倦怠牵绊教师前行的脚步!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理想的教育状态。

点赞:7626 浏览:3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