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传承与创新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下简称方案)。随着方案在实践中的逐步落实,专家认为,具有重要的深远作用。对这一方案的解读,本文以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从战略方针、培养目标、根本方向、改革思路四方面进行论述,这对于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具有历史作用。
【关键词】方案;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传承;创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马克思认为,人才培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依据新目录和新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传承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其核心是将人才培养放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来考察,如同所说:公平、立德、改革,方能人生出彩,真正让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1.从方案战略方针上看,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得到传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对人才理由的基本观点和总的根本看法。新方案迫切深化对“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的认识。
在战略方针上,认为,教育具有战略性,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把“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党的领导对人才培养战略地位的共识,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为实施这一战略,各学校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致以下阶段,第一阶段:研讨并充分调研国内外同类专业,拟定专业培养方案初稿。第二阶段:学校组织专家分组细致地论证,直至通过论证。第三阶段:审定实施。学校教学委员会进行审定,审定通过后正式实施。
此外,人才培养的基本方针也得到传承和创新。解放后,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出发,主张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要使人才的培养工作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改革开放后,提出了坚持学用结合的方针;特别强调了实践对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指出,职业教育是青年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必须抓住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努力形成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局面,为此,就必须在落实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2.从方案培养目标上看,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得到传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才观,新方案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进行全面修订,不断地支持人才发展,充分体现人民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在培养方案上,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来指导人才的工作与实践,强调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核心的人才教育目标观,提出了“四有新人论”,强调了要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勇于创新和善于实践,继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精髓,审时度势,新版本方案积极借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以来的教学改革理念、措施和经验,不断地解放思想桎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改善和解决过去培养方案的诸多薄弱环节。
新方案依据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建立了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正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重要因素,强调德育为先,在课程的设置与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要求等方面,注意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坚持能力为重,尊重学生在基础能力、兴趣特长、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推动全面发展,培养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分类型培养,我们必须看到人才在创造先进生产力中的突出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创造条件,使人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
3.从方案根本方向上看,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得到传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与时俱进、包容多样的人才观。新方案由专业培养计划(第一课堂)和自主发展计划(第二课堂)两部分构成,两者相结合,是现代大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劳动和现代教育相互关系的一种表现和反映,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根本方向上,始终强调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也指出要注重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和《规划纲要》,在坚持十六大确立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为人民服务”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突出了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赋予了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的内涵和使命。
新方案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专业培养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主干学科、实践性教学、毕业要求及学位授予、教学进程计划等,对于人才资源的开发,随着方案的落实,努力培养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求的实用型、科技型、管理型等各方面人才。
自主发展计划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真正肯定了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创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格局。
新方案为创造人才这一先进生产力提供充分活跃的舞台,再次证明大学生是人力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真正实现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及对经济社会的突出贡献和突出作用。由此可见,人才作为最先进的生产力作用在方案的实施中,必能培养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产生特殊的效果。
4.从方案改革思路上看,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得到传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以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才工作的研究作为重要立足点的人才理念。与原方案相比较,新方案有新特点,由此可见,新方案在动态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在改革思路上,人才培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传承与创新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改革开放后迫在眉睫,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倡议;认为教学制度改革是保障;提出探索更加科学的内容、策略和手段;在北京大学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注重基础教育,可见,这些教育战略推进人才培养的改革进程。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阐述为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指明了方向,新版方案创新点:大致来说,(1)是注重通识教育。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2)是注重大类培养。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构建大类人才培养体系。(3)是注重个性发展。要在落实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观。(4)是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人的实践性是人成长发展的根本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新版方案是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其核心观点是将人才培养放在社会发展中来考察,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积极探索和解决中国人才培养的实际理由,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点赞:7849 浏览:2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