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途径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得到印证,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高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因素,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探讨制约产学研合作效率症结,提出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途径
1007-0079(2014)12-0005-02
同志曾提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1]产学研合作是集多方的科技力量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的形式,在世界各国得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成功,如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加拿大模式及日本模式等。
我国产学研合作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我国自有的合作模式。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因素,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占重要地位。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是推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第一,高校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按照有偿服务和按劳取酬的原则,服务于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第二,高校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已有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从企业特别是大集团企业取得科研合作项目,切实推动产学研合作。第三,以解决实际生产理由为导向,与企业就特定的技术难题进行合作攻关,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因此,地方高校作为高校中的重要力量在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产学研合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因素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影响产学研合作的效率。

一、制约产学研合作效率的症结

目前,在我国制约产学研效率或者说制约产学研三方共同受益的症结,笔者认为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企业对于“研”,尤其是前期投入较大的基础性研究的兴趣不高,急功近利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根深蒂固。二是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在内的科研教育机构对“产”的不重视。企业方面的因素暂先不叙,这里就探讨一下高校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一些弊病。
产学研,产字当先,没有经济效益的研究是不会博得企业投资人的兴趣的。很多不成功的“产学研”合作范例都指向了这一点。为什么不见效益呢?是不是我国的科教机构的专家、学生不够优秀,或者不够勤奋?显然不是这样。笔者认为最核心的理由在于我们把“产”跟“学、研”自觉不自觉地给划分到两个不相干的领域了,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科研人员及参研的学生们对“产”的理解不够,总以为工业化的生产只是实验室中实验产物的简单数量上的放大和技术上机械的重复,这样的结果就是大批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冥思苦想、埋头苦干。在实验室里能得到很好的结果,但到工厂工业化或放大生产就理由百出。这样的“研”不是企业所期待的“研”,也难以激发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兴趣。因此,从高校的角度讲,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要重视企业的需求,重视经济发展的方向,使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二、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策略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地方高校,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决定了它的各项工作要更有针对性地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否则就会丧失存活和发展的根基。[2]地方高校要主动地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技术支持上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另外,地方高校在教育资源上较部属高校要差一些,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利用企业的实践优势,从科研、师资培养及人才培育方面着手,化被动为主动,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地方政府也应为高校和企业创造条件,引导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地方高校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式也千差万别,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必定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化与之相适应。也就要求高校的科技工作应主动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并在为区域发展服务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使高校成为当地的智力与技术资源中心。
注重“产”的重要性。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科研到生产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项目的准备阶段,科教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应该带领项目合作人和参与项目的学生到生产一线去。要了解其工业化生产设备构造特点、操作特点、运转机理、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其他因子(如设备材质、磨损程度、气密性、传质阻力等等)、实际运作水平甚至其一线员工的操作水平并与一线人员保持交流,找准试验方向。在科研过程中,科研实验的原料品级一定要与工业化生产保持绝对的一致,所有原料必须是合作方生产原料或与之沟通后得到认可的原料。平时我们的所选用的原料基本都是高纯度的原料或者是高昂的不常见原料,这些原料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良好的实验效果和漂亮的数据,对于纯学术研究,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产学研项目中,这样的原料,毫无疑问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使用上述原料带来的另一个不良后果就是,不同纯度的原料在相同工艺中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工业原料的纯度往往不是很高,其中的杂质或者晶型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因素如不在实验室阶段就予以考虑,待到项目进入中试或试投产阶段,往往不会得出什么合格的产品。这就致使项目只能是被束缚在“学术理论研究”的高阁之中。
产学研合作建立项目相关信息无缝化拼接。这种拼接并不拘泥于双方对于科研进度、数据的沟通,还要做到从产品研发、生产到检测这一整套流程的即时沟通。项目承接方要充分了解并考虑到合作伙伴的生产能力,并且可以从与合作企业的技术、操作人员的沟通中获得一些实际生产经验,以便于助推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同时,有了这种程度的拼接,也可以给合作方留下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利于日后开展更多的项目合作。

点赞:19728 浏览:8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