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就业对接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课题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如何利用校企结合实践,达到学业就业“软着陆”的状态。本研究分三部分:首先,分析我国现阶段企业用人单位所需求的高职高专计算机人才模式,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培养方式。其次,结合已毕业的本专业学生的工作信息反馈,与企业达成共识,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规划学生的培养方向。最后,通过资料汇总,形成学校——企业——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学业就业的对接。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校企合作 课程改革 学业就业 对接
1672-1578(2014)11-0068-01
1 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1.1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的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各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供不应求,但相反的,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困难,高职类的计算机毕业生在就业困难程度上,却更加突出,这个突出的矛盾理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适时的改革,使之与就业衔接。供求的总体不平衡,传统的教学,渐渐落伍,所用非所学,知识陈旧等等理由,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我们学院的老师在高职计算机的课程开设以及就业理由上,进行深入调查,探索出适合本身发展的教学及就业模式。
1.2立项作用
此课题的研究,从现实社会所呈现的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之间的矛盾出发,给高职院校师生提供理论依据,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理由为中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进而推动课程教学与就业对接,为社会提供大批实用型人才,成为真正作用上的教育创新。
2 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2.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本课题研究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有强力的指导作用,能够大量节省企业的人力财力,实现毕业人才与企业工作的“软着陆”。本课题成果全面实施后,将会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有利于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使老师对计算机类的高职教学方向更加明确,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就业压力,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积极主动的汲取知识,让更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合作办学中来,前景比较广阔。
2.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真正需求的人才类型,现有条件下我们可以培养出什么样的对口人才?我们是不是在盲目的进行“跟风教学”?根据紧缺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在校生教学课程进行的增加与删除,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践。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办学,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实际课堂讲解。
3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的策略和步骤)
3.1调查法——进行毕业生跟踪调研,资料汇总
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在企业工作的居多。从就业的单位性质来说,80%以上的在中小型企业。有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状态比较满意,有些则不是很满意。就专业性而言,大多数从事的跟本专业相关,比如有些进行软件开发,服务器及数据库维护和后台管理,有的进行网站管理,进行图形图像处理工作等等。
3.2实践法——进入企业实地参观考察,研讨课程改革
进入企业,感受实践,是高职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模拟出自己未来工作的状态,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模糊自己的努力方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假期时间,进入本省的齐鲁软件园,浪潮公司,青岛烟台等地的网络公司进行参观和实习,从中感受到自己所学所用的差异,能够积极的鞭策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补充的知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自己的意见和倡议,老师也实现教学相长,教研室对出现的状况,积极的进行会议论证,研讨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规划,删除一些陈旧的课程,引入企业需求的一些课程知识。
3.3参赛法——集中强化培训
引领在校生参加国家专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效果进行实质性检测。
3.4研讨法——针对教学实践中的理由进行研讨、分析
调节教学计划,做出课程增删,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和策略,紧扣社会需求人才模式,进行专业对口教学培养。
4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理由及今后的设想
在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与就业对接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之后,我们觉得有以下理由尚有不足之处,值得反思与总结:
4.1如何进行课程改革
转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目前状况,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前沿学科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企业需求的可选择性。
转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目前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技能素养培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2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实现技能教育,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从社会实践中来,到社会需要中去,这是我们坚持的培养原则,也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职教育方式。
虽然现阶段我们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通过实际分析和验证,不间断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有一天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更快的走向社会,以过硬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道德素养,被广泛为各企业用人单位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2012.11.
[2]贺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改革质量标准的研究[J].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2010.6.
[3]于延.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深思[J].2009.
作者简介:乔立龙(1981-),男,山东泗水人,汉族,计算机教师,讲师职称,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殷晨(1980-),男,山东泗水人,汉族,计算机教师,讲师职称,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点赞:21524 浏览:9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