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字理析词优化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而字理析词则是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桥梁。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字理析词,让学生轻松识字写字,且易懂,遣词造句有效训练,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并能渗透思想教育,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字理析词;优化;阅读教学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而字理析词则是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桥梁。所谓的字理析词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进行分析、理解词义。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字理析词,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词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心,优化教学效果。
1字理析词让识字写字易懂,记忆深刻
以往的识字一般是机械地读、记、看、背,枯燥无味,学生没兴趣,记不牢,易写错。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字理析词,就能让学生轻松识字写字,且易懂,记忆深刻,大大减少错别字。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有一个词“攀山越岭”理解,“攀”是生字,比较难写。我用课件[1]出示“攀”各部件的解释:林字当中的爻字表示树林茂密藤葛交错。大是双手,下面还有一只手,表示许多手。所以攀的本义指众人在林中攀援,引申指攀附之义。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同时体会到詹天佑勘测线路的艰难。又如在教学《松鼠》这篇自读课文时,学生摘抄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把“帽缨”的“帽”写错了,右边上面的部件写成日字。我用字理给他们析解:帽是形声字,从巾,冒声,冒字上面的下框表示帽子的形状,里面的两横表示头发,帽子要做得比头宽才能戴在头上,帽子也不能做得太长,戴上遮住眼睛就看不见事物,所以书写时下框里的两横不能与下框的左右连接,下框不能把目盖住。听完析解后,学生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以前认为戴帽子是为了遮挡强烈刺眼的日光,所以写成日,现在终于明白了。祖国的汉字真神奇!
2字理析词让遣词造句训练有效,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词语的积累,更要关注词语的运用。有些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更易于理解字理,达到音、形、意的巧妙结合,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了生字“飘 、漂”,先让学生想二字的形旁是什么,与什么有关联,再用二字分别造句。如“小船在水面上漂浮。”和“云朵在空中飘浮。”马上就能区分开。教师还可以把课文生字放在新的句子里、自编的短文里或将课文中的语境进行重组,形成巩固识字的新材料,让孩子在语境中多次复现,突出字的理性。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用上这些字编故事:“天气晴朗,一只青蛙在清清的小河边晒太阳。一只蜻蜓飞过来,眨了眨眼睛,好像叫它一起去捉害虫。请农民伯伯放心,有它们在,庄稼丰收好心情。”引领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说话训练,循序渐进,让学生用词语练习说一句或一段话,不仅积累词语,而且提高了说话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字理析词让文本解读深入浅出,理解透彻
老师以为,字理教学主要是为识字写字服务的,在阅读教学中插入字理知识的讲解,就会影响学生的思路。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课题或课文中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进行字理析解,会让文本解读深入浅出,理解透彻。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抓课题中的“毁灭”一词,课件展示,
毁是会意字,由“臼、工、殳”[2]三个部件构成,左边上面的“臼”,是舂米的器具。下面的“工”,本义为建筑用的筑杵,引申义是精巧,精致。师问:“上下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学生不假思索地说:“石臼做工精致”。右边的“殳”本义为古代掷击用的兵器,凡从殳取义的字皆与掷击、兵器、操持等义有关,如役、殴、段、殺(杀)等字。师问:“左右合起来什么意思?”学生稍沉思片刻就纷纷举手,指名回答:“精美的石臼被人用兵器猛烈击打,石臼坏了就是毁。”同学们表示赞同。接着用实物演示法析解“灭”字,我点燃一张纸,用铁皮黑板刷压住火,师问:“火怎么了?”“火灭了”“这就是灭字的由来,它也是会意字,上面一横表示能压住火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说说对毁灭的理解(用兵器猛烈击打,还放火烧,就是彻底地消灭)。接着解读文本,出示理由:课文写圆明园被谁彻底地毁灭?是怎样被毁灭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读后让学生说说此时心情。带着无比痛恨之情再读这一自然段。又提问:被毁灭掉的东西有价值吗?如何估量?为什么这样评价?让学生带着喜悦、自豪之情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后,直奔难点: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课为什么用较大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文本解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仇恨侵略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4字理析词让情感渗透潜移默化,滋润心灵
对汉字的字理析解,让学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了汉字内涵的博大精深,从而油然而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汉字的许多造字规律非常而独特,巧妙地利用字理析词,让情感渗透潜移默化,滋润心灵。如教学《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我抓“恍然大悟”一词中的“恍 ” 和 “ 悟 ”[3],运用字理来析词:“恍 ” 和 “ 悟 ” 形声字。“恍”的左边像(心脏),右边是“光”,表示光亮,光传播速度快,一下子就到达心脏。“恍然”就是猛然,一下子的意思。“悟”的左边也是像(心脏),古人认为心是思维器官。右边是个“吾”,兼表觉悟者。“悟”本义是觉醒、明白。所以“恍然大悟”的意思是(猛然觉醒,就是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吴王恍然大悟什么呢?(吴王明白了螳螂、蝉、黄雀三者的关系,更懂得了自己、楚国和诸侯国的关系,吴王攻打楚国,其实诸侯国就会来攻打吴国。)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让他恍然大悟啊?(少年)这少年就这么轻松地一劝说,就能够让吴王打消念头,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啊?(我觉得少年是个机智勇敢的人;我觉得少年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深思的人,应该向他学习;我觉得少年能想出这个策略劝说吴王,实在高明,我真佩服他:我觉得少年勇敢爱国……)读了这则寓言,同学们悟出什么? 学生自然总结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浅,不然的话就会吃大亏。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学生明理做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带领学生应用字理析词,努力挖掘字理知识的潜力,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字理知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新深思网字理小屋.
[2]《汉字源流字典》中第277页,第23页,第107页
[3]《汉字源流字典》中第940页,第1140页

点赞:3109 浏览: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