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让训:打造以“教学力”为着力点校研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梅小)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5名,其中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2名,近十年间,为兄弟学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有14人成为正、副校长,2人成为省数学特级教师,被同行称之为培育骨干教师的摇篮。梅小能有如此优秀的教师团队,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学校多年来始终秉持“让训”理念,围绕“教学力”精心打造科研活动。
“让”,从言从襄,“襄”意为“包裹”“包容(异物)”,“言”与“襄”结合起来则表示“包容性言论”“充分考虑了对方意见的言论”“妥协性言论”等等。梅小人心中的“让训”,就是希望实现“把科研活动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教师的学习”的愿景,让学校、研训管理者主动后退一步,把教师推到活动的前台,促使他们自主、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从而催生教学力,提升教学素养。
“一观”活动:晨思暮省,自我诊断
“一观”活动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自我观察的专项研究。老师们可以针对学科特点、个人的不同需求,确立不同的观察主题,如一些年轻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常规教学力,确定了“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适切性”“板书设计、过渡语的有效性”等观察主题,骨干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学力更上一层楼,确定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散文意象和意境建构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合理性”等观察主题。老师们契合自己的发展需要,围绕主题“一观一议”,从小切入,以观为鉴,以议为核,点小力大,不断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理由。就这种诊断性的“一观”活动,老师们每星期至少撰写一篇观察反思,一学期积累下来,形成了一笔可观的教学财富。
杨老师是一位区级骨干老师,她以“记叙文人物形象感悟的策略”为主题,对《詹天佑》《鞋匠的儿子》《钱学森》等写人的课文展开研究,写下了系列观察反思,积累了人物形象感悟的相关策略,撰写的论文相继发表。工作三年的徐老师在观察了自己执教的《掌声》一课(录像)后,逐渐认识到自己课堂上没能很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主要理由是理由设计琐碎,教学评价、点拨缺失或不到位。她真正领悟到要想较成功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一定要高屋建瓴,通过几个战略性的理由串联起一个个细节,备课的时候,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也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在这样的“一观”活动中,她快速成长为区级“教坛新秀”。
在一系列自我观察的专项研究中,每一个观察主题都是教师发自内心要解决的理由,学校领导更多地作为观察者,是主题反思的陪伴者和点评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摆渡人,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促使了一个个青年教师在各类基本功竞赛、评优课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不少骨干教师的学习力与教育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一篇篇在观察反思基础上的教学论文在各类教育报刊上发表。
“二人”结对:以人为镜,教学相长
每一个学校都有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新学年第一学期初,梅小都会为每位新教师分别指定一个教学指导“师傅”,对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如何让老师在结对过程中发挥研修的主体性,变“要我研”为“我要研”,梅小人十分注重规划师徒的发展愿景。每一对师徒在磨合期内,要主动协商并确定徒弟的成长目标和师傅的发展目标,并将每星期四定为师徒听课日,当天中午为师徒交流时,每学期帮徒弟重点解决1-2个教学理由。每学期末进行总结,根据师徒规划目标的完成度评选“优秀师徒”,为下个阶段帮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在一次期末总结会上,申老师(徒弟)这样说:师傅听了我的课后,认为我的课堂提问琐碎,理由没有深思的深度和广度。师傅说,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一节课要问六、七十个理由,势必会挤占学生读书深思的时间,要多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篇”的核心理由,并且对每一个理由的教学要精心预设。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把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作为提升教学力的目标。杨老师(师傅)说:本学期,我围绕“文本特色语言的品析与运用”着力提高申老师的课堂教学力,当申老师来听我课时,特别注重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在活动中积累并运用文本语言。课后与申老师交流时,我俩常常把重点放在“文本有哪些特色语言”“已经用了哪些品析语言的策略”“还可以怎样设计”等理由的交流上,以优化彼此的课堂教学。我觉得这一学期,申老师在如何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我也受益非浅,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自主确立研究主题,能有效激发师徒的研修热情;自主确定研究时间,能有效保证师徒研修活动的开展;自主总结研修得失,能有效提升师徒的教学力。师徒有了主动参与的精神,有了研修时间的保证,有了深入的反思,才能时时以人为镜,催生思想,提升教学力。几年来,我校有五对师徒被评为“区级好师徒”,不少年轻的徒弟破茧化蝶,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
“三新”研修:点面结合,协同发展
以往教研组在开展活动的时候,研究内容比较分散,缺少有效联通。为了积极推进和深化第二阶段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梅小开展了以“新起点、新课堂、新评价”为主题的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确定教研组发展的新起点,自下而上地申报学期或学年的研究课题,开展专题化研修。
例如,语文组以“散文教学和童话教学”为主题,数学组以“解决理由”为主题,英语组以“词汇教学”为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理论、展示课堂、互动评价,最后以组为单位,针对“三新”主题的研修活动及时总结,对存在的理由进行诊断,并制定改善措施,以确保下一轮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高年级语文组发现不少教师文体意识缺乏,就围绕“散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分解为“散文意象教学的有效性”“散文语体教学的有效性”“散文意境创设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论学习,特别是散文“意象”“意境”“语体”等方面的内涵,探索相关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三篇散文逐一研读,集体备课,在第一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诊断反思,围绕主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

点赞:31873 浏览:14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