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表象信息提取有效性在科学教与学中意义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影响学生知识的认识过程和提取过程的因素很多,其中表象活动在学习和认识活动中具有独特的桥梁作用。不同的表象类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提取有效性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本文即对此作了调查,以便教师在科学教学中选择更有效的表象类型活动教学,并能更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提取表象信息。
关键词: 表象类型 信息提取 科学教学

一、研究作用

表象是人的感觉、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是留在人脑中的记忆信息,它可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或部分信息。而表象活动则在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活动中具有独特的桥梁作用。在知识的形成与理解阶段,感知觉活动的结果将最终以表象形式反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成为下一步思维操作及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材料;在知识的回忆与应用阶段,表象将成为某种激活态或催化剂,激活回忆,为知识的应用提供线索、范例及佐证[2]。初中科学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在各个知识内容中学生对其表象信息的提取的策略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对不同学科的知识的表象类型与各层次学生的表象提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提取表象信息。

二、相关概念

1.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不仅是一个人的映象,而且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即形象思维活动。表象是外物的呈现方式,实际上表象就是在记忆分类中所讲的形象记忆。[1]
2.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理由的深思,对某个时间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表象信息提取的有效性在科学教与学中的意义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一定条件下,这种映像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不像感知觉那样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3.表象类型:表象活动可根据与有关知识概念的对应关系分为直接表象(即当实物或具体过程、现象不存在时,学生仍可在头脑中闪现出与这些名词术语直接一一对应的具体画面)、间接表象(与有关知识或事物本身不直接对应,可以是模型表象,也可以是符号表象)、转移表象(即表象与有关概念知识之间既无名称上的对应关系,又无内容上直接对应关系,学生需要对这些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命名,才能将其转化为某些概念知识的特征表象)、想象表象(指没有亲眼看见过的形象,自己想象、创造出来的表象)四类。[2]

三、研究策略

调查科学中各学科部分知识内容的表象类型及转变表象类型后学生提取信息的成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调查结果作出分析。
选择生物、物理、化学、地理中各一个知识点,调查该知识点直接表象类型下的学生提取信息的成功率,以及转变其表象类型后的学生提取信息的成功率,分析不同表象类型的信息提取有效情况和转变表象类型学生表象信息的提取效率的提高情况。
在学生的选择上,选择总体成绩位居年级上中下的班级,并在每班(40人以上)中选择前十、中十、后十位的学生作为具体样本。分析不同表象类型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用情况。

四、研究过程

1.关于生物中(人体消化、循环系统主要器官名称及一些主要功能)提取信息的成功率比较
样本:初中九年级三个平行班编号为(a、b、c)。(每班前十、中十、后十位同学作为具体样本分别计为a1、a2、a3,b1、b2、b3,c1、c2、c3)
说明:a1、a2、a3,b1、b2、b3,c1、c2、c3分别为10人,表格中数据为其中提取信息成功的学生人数。
分析说明:有关生物中该知识内容在新课讲授完后,一般教师和学生会将该知识内容作为直接表象获取,学生总是以割裂的形式记忆知识内容,较好的学生对于该表象信息获取成功率较高,但中等及以下学生的获取成功率较低,分析理由是知识记忆点过多导致混淆模糊。尝试将该块知识内容变换表象类型:采用将这几个系统以人体模式图的形式,在复习课上以画图的形式建立模型表象,找到这几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点,不断修改和改善,并辅以学生间的交流后发现,学生提取信息成功率均有提升尤其以中等学生提高显著。该转换适用于有较多相关联系的记忆内容的知识点。
2.关于力学中(受力分析和力的相互性)提取信息的成功率比较
例题:如图所示,某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各加6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3N C.6N D.12N
样本:七年级二个平行班(a、b),每班41人,(每班各选择前十中十后十位同学作为具体样本分别计为a1、a2、a3,b1、b2、b3)
说明:a1、a2、a3,b1、b2、b3分别为10人,表格中数据为其中提取信息成功的学生数。
分析说明:有关物理中该知识内容应属转移表象类型,教师在新课教授后如果未对此类型题目进行讲解,那么该题的提取信息成功率会非常低,而若对此题进行受力分析和力的相互性的讲解后再研究该知识点内容信息提取成功率的情况,我们发现除程度较好的学生成功率略有提升,中等和后段学生的成功率变化不大。但如果将该知识内容的表象类型变换为直接表象类型,即将两个弹簧秤(三个弹簧秤在学生的操作下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反而不有利于理解)带入课堂请学生直接操作,我们发现各层次学生的提取成功率均大幅增加。该转换适用于较抽象概念可用实验直接表现的内容。因此教师在遇到该知识内容时应多将实验带入课堂或多带学生进实验室,分析与观察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关于化学中(元素性质)提取信息的成功率比较例题: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相似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表象信息提取的有效性在科学教与学中的意义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样本:初中九年级三个平行班编号为(a、b、c)。(每班前十、中十、后十位同学作为具体样本分别计为a1、a2、a3,b1、b2、b3,c1、c2、c3)
说明:a1、a2、a3,b1、b2、b3,c1、c2、c3分别为10人,表格中数据为其中提取信息成功的学生人数。
分析说明:有关化学中该知识内容应属较简单的想象表象类型,这部分内容对于较好的同学而言由于知识迁移能力较强,能较轻松地完成该理由,但是对于中等及偏下的同学而言氢氧化锂是一个全新的名词,无法从“与氢氧化钠相似”这句话中获取正确信息,因而无从下手。中学的化学教学无非是元素周期性的应用,但是很多教师因为中考中涉及该理由内容较少,而选择少讲甚至不讲,然而我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建立起较明确的元素周期性的概念后,学生对该类表象的获取成功率提高了不少,也尤其以中等学生的提高率较显著。因此在化学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如果能在元素周期性下理解元素性质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容易完成知识的迁移。
4.关于地理中(日食、月食形成过程)提取信息的成功率比较
样本:七年级二个平行班(a、b),每班41人,(每班各选择前十中十后十位同学作为具体样本分别计为a1、a2、a3,b1、b2、b3)
说明:a1、a2、a3,b1、b2、b3分别为10人,表格中数据为其中提取信息成功的学生数。
分析说明:有关地理中该知识内容属直接表象,但这两个知识点相似程度较大,记忆过程会出现混淆,可由未建立模型表象前的成功率可知。如果能利用手边现成的物品,建立该内容的模型(用二个硬币分别代表太阳和月球或地球),该模型的表象信息获取成功率就会高很多,而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研究结论

1.根据调查不同学科不同知识内容的学生的表象信息提取的成功率可知:学生表象信息提取的成功率取决于建立有效对应的表象类型,不同的表象类型学生提取的成功率不同,而如果将不同的表象类型进行组合或者建立一个知识内容对应多个表象类型,就会提高获取信息的成功率。
2.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转换表象类型尤其对于中等学生的信息获取的成功率影响最大。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转移和想象表象的同时再建立对应的直接表象和间接表象(模型表象)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提取信息时形成既能一一对应具体事物,又能有理解性和抽象性的具有双重编码的支持的表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展示和引导学生采用有效表象信息提取方式,以便对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提供帮助,也应了解学生形成的表象究竟是怎样的,才能在概念理解、知识应用、记忆保存、信息提取方面充分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同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开发新的表象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和整理复习。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王磊.化学教学心理学讲义.北京师范大学,1997:47.

点赞:17019 浏览:7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