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潜移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他们喜欢探索,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教师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策略进行探索活动。
关键词:探索;科学兴趣;好奇心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可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以及教师的精心指导都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一、营造一个优美的户外自然环境

大自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应尽量利用园内的空间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如:我园在自然角种植许多蔬菜,为幼儿提供了认识自然的教材。在课间或餐后经常组织幼儿给农作物浇水,引导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这个小空间里,幼儿不再是消极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另外,我们幼儿园还设置了饲养角,养了兔子、小鸡、鸽子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能引起幼儿观察和饲养的兴趣,对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科学实验室,为幼儿提供恰当的活动材料

为了让幼儿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探索活动,幼儿园还可开设专供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科学实验室。例如,我们在开展“会变的颜色”的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透明的幻灯胶片,让幼儿涂上各种颜色来代替有色的玻璃片,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红黄绿胶片两两交叠,对着阳光探索颜色的奥秘,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就更喜欢到科学实验室进行探索活动了。为了使科学实验室始终对幼儿具有吸引力,教师必须不断更换实验材料或循序渐进地增加材料。

三、巧妙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提问、操作、交流三大因素的相互交替

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做小实验“浮与沉”的过程中,幼儿只局限于实践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哪些东西会沉下去。那怎样使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浮与沉?就得靠教师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加以支撑,有什么策略可使沉的东西浮上来,使浮的东西沉下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幼儿能够继续观察深思,从外部现象到内在本质的探索,从而尝试使用多种材料使之浮与沉。

四、关注和支持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由外界情景所导致的或偶然发生的,幼儿自发产生的科学活动,它既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发生在学习、游戏时。幼儿对它的兴趣有时胜过正规的科学活动。千万不要以“你们还小,理解不了这么深奥的理由”“我也解释不清楚”等理由放弃教育的时机。如:有一次,我带领幼儿为油菜浇水时,有个孩子发现一只蚯蚓在泥土上爬,问:“老师,泥土是蚯蚓的家吗?”我当时就请孩子自己操作,挖掘几处泥土,让孩子看看泥土是不是蚯蚓的家,孩子在多处的泥土中挖掘,发现了许多蚯蚓,都不约而同地说:“蚯蚓的家在土里。”孩子们兴奋不已,探索兴趣更加强烈。在偶发性科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深思,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激励幼儿不断地探索和深思。反之,则会压制幼儿的求知,错失教育良机。
总之,教师只有将科学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教育活动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更好地推动幼儿认知、情感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孙云华,女,出生于1976年12月7日,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年,现任职于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幼儿园。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1178 浏览:9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