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考命题模式化:高中学科教学应试化祸魁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2568 (2014) 03-0041-04
当下,大家都抱怨学科教学如何应试化、功利化和实用化,都对“高考指挥棒”深感无奈,但却又都在那里扎扎实实地大搞应试化的学科教学,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实事求是地讲,这种高中学科教学应试化的根子还在于当今中国的经济仍不够发达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过于单一。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高考命题的模式化难辞其咎,甚至可以断言,这种模式化就是高中学科教学全盘应试化的祸魁。下面,仅以语文学科高考命题模式化为例来加以阐明。
请看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的基本模式:基础板块+文言文阅读板块+古诗赏析板块+翻译默写板块+现代文阅读板块+语言运用板块+写作板块。每一板块的题量和题型都是基本固定的。比如,基础板块一般有三到四题,主要考查注音、辨字形、病句、成语之类,文言文阅读板块一般考查实词释义、文意理解和判断、文言语句翻译等。就是古诗词赏析和现代文阅读也大都从命题者如何便于拟题、做答案的自我意愿出发,把文本肢解成词意、句意、意蕴、写法、风格来考查。命题模式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变或无大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要分数不问语文能力和素养。不仅如此,每年还要出版一本《考试说明》,表面上是增强了命题宗旨、立意和形式的透明度以及备考起点的公平性,实际上也是一种“模式化权威利益”放大式操作,尽可能做大这种模式化的神秘感和权威性,以便把天下备考的师生甚至全体高中学校的领导乃至他们的上级管理者都牢牢地拴在这根模式化的指挥棒上,任其挥舞。一言以蔽之,这种高考命题的模式化危害大矣。
首先,这根模式化了的“高考指挥棒”早已把高中学科教学全盘拽进了应试化、功利化、实用化和僵死化的泥潭。高三紧盯着高考命题模式,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丝不苟地按《考试说明》严格操作。比如,模式化的语文高考试题上都有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默写,文学类文本(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散文或小说)赏析,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固定板块。于是乎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默写等“死知识”的备考,就采取 “大海捞针”“分块切割”“地毯式排查”等手段,而且还随时把一个个“知识集装盒”冷冰冰地砸向学生,压着、逼着他们去一字字、一词词、一句句地死记硬背,而后再穷尽可能地轮番考测。就这样,死压,死逼,死砸,死考,一年复一年,不问素养,不问学以致用,不问能力和素养的真生成与真提升,只问简单往复地死练死考死评,只问考试分数,直把学生压迫、折磨得厌烦透顶,直至再也不想学语文。于是乎文学类文本赏析备考也是成年累月地紧扣着所谓的高考题型、高仿真地死练死考死评、再死练死考死评,简单、机械、僵化地恶性循环,还美其名曰“高仿真”训练。就是高一高二年级的不少教师也都不大认真教课文了,仅仅是照着练习册在那里“高仿真”地循环着“教考练评”。只求学生每天有仿真题练,不问学生是否与作者有过深度的心灵对话,是否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又为什么非要这样写,甚至常常连文本到底写了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更不去想到底压迫着学生做了多少无用功。至于文言文阅读备考,则更是教学全盘实用化和平庸化。高考只考查文言词汇释义、文言语句翻译和文本内容的理解,那就只“教考练评”到这个程度。这种教学,既没有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深度对话,也不存在到位的艺术赏析和学生的自主思辨,因而也就谈不上如何考虑学生文化修养、精神品格、人文素养等的生成和提升了。作文备考则更是紧跟“高考指挥棒”,尤其是紧盯着高考作文命题的“风向标”,极力推崇甚至迷信如何快速提分,竭尽心力在“仿真术”“高分术”等方面大做文章。学生只管在那里被动应付作文训练,没话挤话,挤空话、假话,挤故作崇高、骗取高分的话。整个高三阶段的写作训练,几乎见不到写作本源的回归,立意与展开的真切体验,更是罕见学生的生命感悟、思维发展和文化积淀。至于学生感受习惯、思辩意识、思辩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则几乎是零举措。学生在高仿真的备考写作训练中,只是在为公共大道理、为评分的考官、为一个所谓的高分而做作文,绝不是在为自己、为人生、为社会良知、为生活感悟等而真写作,写真我。
不管学校与教师是否情愿,教学的全盘应试化、功利化、实用化和僵死化确确实实是“模式化指挥棒”下高三语文备考的常态。不仅如此,这种常态甚至还天经地义地自然蔓延、扩展到了高一和高二年级。主要表现为:课文教学被淡化甚至取消,悄然变成了练习册教学,成了学生做仿真练习、教师讲仿真练习的机械往复;课后练习高仿真化,完全模仿高考命题的模式和板块来做练习、考查教学成效;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教学主流依然堕入应试化、功利化和实用化的泥潭。
更为可怕且可悲的是,这种全盘应试化语文教学,竟还常常会受到一些管理者的好评,认为“这是高一就有高三意识,早做准备早对接,早些适应早出成果”,甚至还会得到某些教科研部门的嘉许、包装甚至推介。即使有些教师不想这样做下去,但还是怕自己一旦因“归真返本”失利(实际上,严酷的现实环境根本就不允许教师进行什么改革)而影响了学生的高考成绩,吃不了兜着走。一旦失利,轻者会遭到管理者的批评和同行的蔑视,重者还很可能会“身败名裂”——至少会影响自己那点可怜的收入。于是乎,大家也就都只好“随大流”了。这样一来,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流就陷入了长期功利化、应试化、实用化、庸俗化、僵死化的境地,几乎没有什么归真返本、健康发展的出路了。
其次,这根模式化了的“高考指挥棒”已经导致“仿真化考辅”泛滥成灾。不信,就请走进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去看看,什么《仿真题王》《仿真题霸》《仿真秘籍》《仿真内参》《仿真同步》《仿真兵法》等,可谓“繁荣兴旺”,乱花迷眼。打开来一看,往往是东拼西凑,你抄我我抄你,换个体例或书名就又拿来蒙人骗钱。现在,“仿真化考辅”出版和销售也早已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业已形成了一个根脉发达的“利益链”。有“国字号”的也有“民字号”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只搞得铺天盖地,熙来攘往。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尽管各地教育部门严令禁止,尽管“雷声”阵阵,但市场依然在“高定价大回扣”的潜规则下一派生机盎然。总之,你出你的政策,我想我的策略,不合法的可以合法,不规范的可以规范,不光明正大的可以光明正大,就看谁的人脉广、网络宽、本事高了。只要能把考辅资料推销出去,只要能赚钱盈利,只要能满足一己私利,谁还管这资料质量如何,谁还管这繁多的资料会压得学生都喘不过气来,谁还顾及这些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主人的身心健康究竟怎样!更搞笑的是,大家还都紧跟教育界的流行口号,打着如何科学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旗号,在那里炫耀自己的资料如何能减负、高效,鼓吹自己是在如何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做贴心服务。

点赞:7277 浏览:2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