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科学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意义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化学教学

一、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理由、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化学课程内容的新变化的选择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因为在课改过程中新教材特别从“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实验探究”等内容入手进行改革,包括“多识一点”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有了这样的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体验了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也引导学生认识了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促使学生适应科学活动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学科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力
1.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准确选取探究的重点
新教材中的活动天地等内容,最好让学生模仿科学家去做实验。但是否所有的知识内容都要用探究的策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这显然是实现不了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安排探究内容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一些简单的实际理由。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保证探究活动时间
探究活动需要时间,学生的能力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学生探究的被激发出来后,必须使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去体验探究。笔者在每个探究活动中都会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比如:在“探究催化剂”这一活动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概念,就是可以充当催化剂的物质需要具备的条件。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探究“H2O2溶液分解制取O2中对催化剂的探究”时分成几步:
首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MnO2可以充当H2O2溶液分解制取O2的催化剂,它在反应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让两两同学做对比实验,对比证明加有MnO2的那个反应很快有气体冒出,而且反应程度也比较强烈。
其次,探究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与化学性质是否转变的活动。比如:称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天平的使用,还有把反应后过滤得到的MnO2放到另取的H2O2溶液中去验证它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的区别等,这些探索与活动学生都花了很多时间去深思和验证。
再次,寻找新的催化剂。当学生经过了上面的一系列的探究后,基本上知道了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充当催化剂,催化剂要具备的条件他们也都了如指掌了,所以在寻找新的催化剂过程中,他们就知道怎么样去探究与实践了。

三、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无论怎么强调探究活动的重要性都是不过分的。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化学,学生是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在解决某一理由时就像专家一样进行活动探究,即自己发现理由、形成理由、解决理由。学生在理由解决的过程中,要注意搜集各种相关的信息,亲自设计实验方案,要与学生合作交流,尝试各种解决方式,要对自己的尝试做出反思与评价,逐步实现知识的作用建构。当然,在实验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这个“支持者”,离不开教师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即时的教学指导”。

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是新课程的理念。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对学生鼓励、鞭策和引导。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创造适宜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为学生创造活动条件,使学生的设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得以发展。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高深的知识,而是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培养其科学素养,从而将学生的独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诱导出来,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对新课程标准反复学习与探究,有了如上所述的一些体会。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策略与经验等待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开拓与分享。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7.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7-102.

点赞:23331 浏览:1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