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考改革背景下新建院校综合改革路径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中国教育的改革,高考改革和高校改革意味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尤其是高考改革,直接促使新建本科院校提速综合改革的进程。为此,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快进程:办学定位由教学型到现代的教学一服务型:人才定性由技能型到现代的技能一素质型;专业定向由应用型到现代的应用一基础型;课程由实践型到现代的实践一通识型。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建本科院校;综合改革
1672-4038(2014)09-0068-04
提到新建本科院校的综合改革,就不得不关注两个背景:一是中国的高考如何改革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转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二是新建本科院校何去何从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困惑。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指出: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她还强调这次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高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
在此基础上,“如何发展本科层次的现代职业教育”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时代命题。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嘲
当我们把上述两个理由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发现中国教育的改革已经真正进入了“深水区”。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一头连着基础教育,一头连着高等教育;新建的本科院校一头连着地方的经济社会,一头连着国家的高等教育。那么,高考改革将对新建本科院校产生哪些现实的和深远的震动和影响呢?高考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了。除了直接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外,还促使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在办学、人才、专业和课程等方面加快综合改革的进程。
在一年多考、文理合一、技能考试、减少科目、多元录取尤其是自主招生扩大等高考改革即将启动的态势下,新建本科院校的综合改革,如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适应高考改革的形势,值得进行深入探索。
为了能够尽快找到“新的出路”,我们应该首先从观念上重新审视已经习以为常的办学定位、人才定性、专业定向和课程。

一、办学定位:由教学型到现代的教学一服务型转型

中国本科层级的大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注重知识创新的研究型、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型和兼有二者的研究一教学型或教学一研究型。1999年后新建的本科院校几乎都把自己的办学定位于教学型大学。这种类型的大学是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注重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如果仅仅作为教学型大学,似乎仅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确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最后落实在每门课程上,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锻炼,从而培养出在某一专业领域学有所成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这些曾经长期举办专科教育的学校而言,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然而,即使单就教学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教育学生知道“是什么”和明白“如何做”,更要引导学生深思“为什么”,也就是要培养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或能够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人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除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其主要任务外,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服务社会”,或在“服务社会”中体现“文化传承创新”是必须凸显的另一个重要使命。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就应该是,由教学型到现代的教学一服务型。
在多年的程中,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社会适应性强,办学较为灵活,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区域内优势明显,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效益显著,因此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服务型”能力。现在的理由是要把这种服务意识由临时变为常态.由个别变为整体,由被动变为主动;要上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规划,落实到学校建设的专业领域,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全面、深入而细致的对接。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从以自我中心到以他方中心,从封闭式的人才培养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从资源约束到需求约束与资源约束相结合的发展,成为与地方发展相互支持的‘相互作用大学’,真正融入社会,既作为‘塔’而保存社会的‘良心’,又作为‘服务站’加速社会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对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从智力支持到人才支援,从文化帮助到科技服务,从行业对接到产品开发,从而形成产学研用的“一条龙”和“全方位”的服务格局。

二、人才定性:由技能型到现代的技能一素质型转型

在高考改革和教育转型之际,新建本科既面对着机遇更面对着挑战。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的急剧增加导致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由于师资水平的有待提高导致学生专业能力的不尽人意,加之有着多年办专科的传统和所处区位的局限,因此,升本后在人才的定性上,只能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除基础教育以外的学校,从中职到高职,从专科到本科,所有的学生如果要谋得一席之地和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具有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各类大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就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谋生的必要能力。就这个作用而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生源的质量、所处的城市、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就业去向等因素的现实考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能盲目地和老本科学院甚至一流的重点大学攀比,认为以前专科注重的是技能型人才培养,而现在升本了要强化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但是,新建本科学院培养的人才如果仅有一技之长的“技能”,既不能体现本科层次人才的性质和要求,也不能区别高职院校人才特征和规格。因此,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由过去单方面强调“高素质的技能型”到现代作用上的“技能一素质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强调的是技能的高素质,另一个看重的技能与素质的并重,甚至是素质重于技能。

点赞:7085 浏览:2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