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课程改革初探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教学需要,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理由,提出了结合实际调整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实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倡议。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随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凸显了我国旅游人才的不足。我国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学教育为主,一来人才梯队不足,二来和实践结合不够。高职旅游教育不仅可以弥补以上不足,更能够带动旅游人才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不过,其自身发展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理由。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理由

1.课程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课程体系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的突飞猛进,然而从总体上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历史还比较短,课程体系薄弱。尤其作为新兴的旅游专业来讲,很多本科院校的开设历史尚且不长,很多专业基础课还在探索阶段,师资力量有限,高职院校甚者。
2.教材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当前高校旅游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数量不算少,但真正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不多,很多理论性教材并不适合高职学生,往往基础理论涉及较多,实践教学比较缺乏,而这正是高职教育所需要的。
3.校企合作不足,缺乏校企连接
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就应该以订单式的企业需求培养为主,已企业需求至上,这样学生就业率就会有保证。但是我们当前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育由于作为新兴学科,课程体系尚且不完善,其对应的校企合作平台更未搭建,这就导致我们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并不能立即参与到旅游管理工作中去,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实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倡议

1.完善课程设置,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作为一直以来高职教育的核心理由——培养目标,其实现途径应该以课程建设为依托。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所以在课程建设的过程就应以实践+理论的模式进行培养。在原有普通高校旅游类的甚至历史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开发更多旅游实践课程,比如可以考虑设置与导游国家资格考试中的笔试及面试试题相关的内容。另外,高职院校还应适当增加旅游类的实习实训场所及设备,并邀请知名旅行社的高管及导游等来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2.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倡导实践教学。为此,要专门设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初探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置实践实训环节的课程板块,不仅要强调专业培养,更要注重素质的培养,以拓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旅游行业十分看中从业者的经验,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高,因此旅游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要协调好专业课与实习实训课之间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环节真正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加强实践调查与增加模拟教学等途径,有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在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导游学、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中,均应将实践学时安排在课程的总课时当中,而且实践时间应当占该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要通过多种渠道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并将学生的实习时间进行累积,计入学分,从而使大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对旅游行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推动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3.增加校企合作,开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新通道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课程改革,不仅要仅仅抓住实践教学这一主因子,更重要的是如何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广大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深入地校企合作,企业给广大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为各大旅游企业提供高质量、高实用性的人才,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这才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旅游人才,就应当坚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大胆探索人才培养的新策略与新思路。当然,本文所述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策略的实际可操作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但是衷心希望以上倡议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点赞:6238 浏览:18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