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前在很多医院中广泛是用的药物之一,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药物品类。抗生素能够快速抑制病原,同时能够有效的杀死病菌。抗生素在临床中更多的应用为是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在对抗传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功效,合理的利用抗生素成为医学界十分关注的理由。
关键词:呼吸内科 抗生素 应用
现阶段,在临床发展中,很多的临床理由都是由于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造成的,文章将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因此本文结合呼吸内科的相关临床治疗策略对抗生素进行研究。
1 临床中怎样对抗生素进行分类
临床中经常用到的抗生素有:“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抗真菌药等以及其他抗生素”。
2 在临床中如何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使用双氧水、盐水或碳酸氢钠来清理患者的口腔,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呼吸道清理干净,然后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现象进行检验,选择出合适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中,儿童的病症多为病毒性,成人则更多的是细菌性,在治疗中,要对抗生素进行区分。
经过一系列药物的选择之后,确定针对性的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比较多的是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经验来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检查病原来进行。在对病人进行了抗菌治疗3d左右之后,如果病情在临床上的表现好转,那么可以证明选择的抗生素使用方案是十分有效的,可以继续用药。而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病情不断的恶化,那么就要及时的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然后通过药物过敏试验,选择高敏感度,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不能进行药敏试验,那么应该使用较常使用的G-杆菌、绿脓杆菌以及G+球菌的药物,而在治疗有呼吸病史或者腹、盆腔感染的患者,还需要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同时最大程度的选择没有毒副作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通过正确的药物使用策略来保证患者药量。
3 临床中联合用药与配伍理由
在临床中药合理的进行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那就应该使用繁殖期杀菌剂和静止期杀菌剂,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或者是使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大多数情况下,感染是无需联合用药的,如果病原菌检测结果不明确,但是患者的症状十分严重,那么就应该使用联合用药来进行治疗,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协作治疗作用,可以降低病菌的耐药性。
4 临床中抗生素后效应与给药间隔的理由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主要是指当高浓度的药物接触到病菌之后,体内的新陈代谢逐渐稀释药物浓度,知道浓度降到MIC之下,这时候抗菌药物能够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遏制作用,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成为PAE。实际上,不同抗菌药物对G+球菌都会产生PAE。但是如果是对G-杆菌,那么就只有使用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才能够取得效果比较好的PAE;另外,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应用与G-杆菌的时候,可以产生中等程度的PAE,而青霉素及第

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就不能取得有效的PAE。

临床中,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有间隔的,间隔的时间是由药物的半衰期、是否存在PAE,抗菌是否存在浓度依赖性等因素来决定的,理论上存在依赖性的抗生素应该集中使用抗生素,然后对药物间隔时间进行拉长,从而提高血药峰浓度;在临床中,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实际杀菌效果主要是由血药浓度超过病菌的MIC时间来决定的,与血药浓度几乎没有关系,因此在临床中,应该缩短间隔时间,保证一天内药物浓度高于MIC时间大于等于60%。
临床中的药物使用策略应该减少药间隔,时间在6~8小时1次为最佳,最大程度的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在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中,嘴具代表性的是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这些药物来使用的时候要增加血药浓度,延长间隔时间。在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药物最具代表性的是碳青酶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等,药物使用的策略在二者之间。在临床中,出去药敏学,药物使用时间都要考虑到毒副作用和血药浓度的关系。
虽然抗生素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时间,帮助人类在攻克传染性疾病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医学的发展,抗生素的使用中,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必须要加强抗生素使用中的规范,来确保抗生素在临床中的作用发挥。
5 中药中的“抗生素”
在中药中,有很多的传统药物都有抗感染的作用,有“中药抗生素”的美誉。在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有以下几种:
金银花 在中医中,金银花被定义为清热解毒的甘凉药物,主要的功能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阑尾炎、宫颈糜烂以及外科感染等病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其中金银花花蕾含黄酮类含有木犀草黄素和木犀草黄素-7-葡萄糖苷、肌醇和皂苷等成分。这些成分对于治疗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很好的效果,不仅如此,金银花还可以与胆固醇相结合,降低对肠道吸收。
鱼腥草 在中医学中,鱼腥草呈现辛、凉性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清肿之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则主要被用来治疗“肺炎、肺脓肿、泌尿系感染、肾炎、蜂窝织炎、中耳炎;外用于毒蛇咬伤和疖、痈等”。经过学学研究发现,鱼腥草含挥发油,其中具有甲壬酮、香叶烯、癸酸、月桂醛等化学成分,而散发的腥味也是因为含有癸酰-乙醛及月桂醛的作用。能够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等病菌;同时可以治疗流感和埃可病毒,利尿和镇咳作用也十分明显。
板蓝根 中医学认为板蓝根性味苦、寒。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在医学中主要用来治疗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研究发现,在板蓝根中含有靛红、芥子苷、水苏糖、靛苷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很好的抑制病毒的发展,对治疗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黄芩 中医学认为黄芩性味苦、寒,能够清热、燥湿、止血、解毒、安胎。医学上更多的用来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高血压病、胎动不安、疖、痈、预防猩红热等。医学研究发现,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化学成分含量丰富;临床上对煎剂对甲型链球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还可以对抗流感病毒PR8株;解热、利尿作用明显。
黄连 黄连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临床上更多的用来治疗急性结肠炎、急性结膜炎、消渴和烧伤等病症。通过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的黄连碱、黄连碱、非洲防已碱等化学成分,十分丰富,能够有效的对抗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和白色链球菌等细菌;此外,降压和调节新绿功效显著。
柴胡 柴胡性味苦、寒,有解表和里、升阳与疏肝解郁之功。临床上多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脱肛等症状。柴胡的根和果实含柴胡皂苷、微量挥发油、福寿草醇等化学成分,能够有效治疗结核杆菌、流感杆菌和牛痘病毒等细菌;同时可以抑制疟原虫发育,并有解热、镇静以及抑制组织胺和5-羟色胺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等。
6 结束语
在中医学中很多药物的药效与西药中的抗生素十分类似,因此在临床中,要善于应用中药抗生素药品来推动治疗。
参考文献:
[1] 闫卫东,尚鉄跃.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J]. 中外医疗. 2011(13)
[2] 张文荣,宋皆.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11)
[3] 刘玉清.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合理应用[J]. 中外医疗. 2009(04)
[4] 周彦荣. 浅谈我院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01)
[5] 赵泉,霍雪臣,沙红玉,陈长利,张向萍. 518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18)

点赞:9191 浏览:3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