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例谈科学教学中伪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通过叙述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的注意点,以此作为依据列举了目前科学教学存在的四个方面伪探究理由,分别对四个课堂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伪探究实例进行分析,并就避开伪探究提出了的四点策略。
【关键词】 科学课堂;科学探究;伪探究
1671-0568 (2014) 25-0102-03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作为课程改革亮点的科学探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教师或多或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更多教师在示范课、研究课、评比课上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但是,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仍然还是受到了教师们的质疑。在科学课堂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影响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伪探究。本文想通过叙述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的注意点,以此作为依据重点分析四个课堂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伪探究实例,并就避开伪探究提供一些倡议,希望有助于在科学课堂中准确把握、有效实施科学探究教学。

一、科学探究教学的注意点

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的探究或称课程作用上的科学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阐明:“科学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策略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作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科学家探究的思维过程的模拟。《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给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科学理由;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以类似科学家的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课堂中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在理由答案、实验精度、探究时间等各个方面均有不同。基于课堂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有相似又有不同,为了有效实施课堂中的科学探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①课堂教学实际的探究并非都包括所有的要素,科学探究的要素不是探究教学的环节;②课堂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明确目的和严格要求,按一定规范进行的科学认知活动;③课堂中的科学探究需要合理的设计;④课堂中的科学探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伪探究例析

对照上述四条注意点,教师在科学课堂的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着相应的四个方面的伪探究理由。
1.课堂作秀的科学探究。教师虽然对科学探究不再陌生,但是对科学探究与科学教学的关系并没有能够处理好,这些的情形还是随处可见:教学比赛离不开科学探究;教师千方百计将教学设计与科学探究挂钩;学生不可能探究的内容也用了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提出理由、作出猜想。这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随意运用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的要素强加在教学环节中,是伪探究的典型表现。
【案例1】 (课题:太阳,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这是浙江省一次教学展示的一个教学片段,教师提出一个理由,让学生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是多长?
生1:是13分钟。
生2:不知道。
生3:大约是一年时间。
学生没有猜到教师的答案。这是无关猜想的内容,硬要学生去猜,怎么能猜得到呢?教师已经曲解了科学探究中猜想要素的含义,将原本可以让学生深思如何求解太阳光到达地球时间的理由,硬是强加上“猜一猜”这样的“猜想”的探究要素。这就是为了作秀在教学中强加科学探究,出现了伪探究。
2.目的和要求不明确的科学探究。课堂中的科学探究也是科学认知的活动。探究活动设计,需要教师有明确目的和严格要求,让学生按一定规范进行的。科学探究目的和要求不明确,也会出现伪探究。
【案例2】 (课题:太阳系,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图1是教材中一幅木星上大红斑的图片,这幅图片上反映了“木星表面是激烈运动的大气”。教师设计一个科学探究的教学环节。
师:请同学看了这幅图后猜想一下这“大红斑”是什么?试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回答理由,答案很多。)
师:木星的表面是激烈运动的大气。
最后教师讲出书本的内容。教师设计这个活动,将重点放在了猜想上,探究的目的和要求不明确。这样设计让学生去猜想,学生是乱猜了,对学生认知没有任何的推动作用,这样的探究是伪探究。
教师在这里设计一个探究的想法很好,但设计的目的不能只放在“猜想”上。在使用探测器之前,宇宙探索只有通过肉眼或望远镜的观察对天体进行推测。此处设计科学探究目的应是在让学生猜想后,更要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尝试做一回天文学家,经历一次认知过程例谈科学教学中的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只是仅由教材上的一幅图片,天文学家也无法猜想到“大红斑”是什么。科学观察是要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不妨提供充足的资源,如多提供几幅不同的木星图片(如图2、图3)。结合同学熟知的地球大气现象,再提供一幅地球大气图片(如图4),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合理的推理分析(类比策略),由学生得出“木星的表面是激烈运动的大气”的结论。
2. 受教材内容制约的科学探究。课堂中的科学探究目的、要求明确了,科学探究还需要教师合理的设计。由于教材编写的特点,有时教材内容会制约教师设计科学探究。
【案例3】 (课题:水的压强第1课时,浙教版八年级上册)这是一次县级教坛新秀的评比课。有些参赛教师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成科学探究进行教学。教材内容如下:观察如下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内(实验所用的小桌面积为100cm2,每只桌脚的底面积为1cm2,玻璃缸里装有沙或面粉)。
说说上述实验是怎样对条件进行制约的。从实验中你获得了什么结论?
教材里的实验是为了解决教材中的理由:“压力产生的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先让学生建立假说,然后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结论。教材这样设计是将科学探究的“重点放在假说的建立,对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对数据的采集,对数据的解读上。”有参赛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究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参赛教师认为“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这个要素,是这个实验探究的重要一环,可是教材已经将这个设计方案通过图示(图5)告知了。教师让学生回答实验设计方案时,学生也没有配合,就照书本上的图回答了。教师拘泥于探究,没有认识到教材内容对探究活动的制约。这样的探究效果可想而知,探究也是流于形式了。例谈科学教学中的伪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点赞:5231 浏览: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