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我国红色旅游经济目前状况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前,“红色旅游”热席卷中国大地, 对中国的旅游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红色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一支生力军。本文通过对中国“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目前状况的分析, 旨在阐明这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产生和兴起的理由, 并提出如何加以健康引导,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 红色旅游;兴起理由;发展目前状况;策略
: A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 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 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 旅游只是一个平台和游客组织的渠道, 其作用远远超出了发展旅游本身。

一、中国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目前状况

我国现阶段红色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传统的开发模式, 即将目的地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二是体验经济开发模式, 即将目的地建设成为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三是混合开发模式, 即将前两种模式有机组合, 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项目, 又注重体验参与型旅游项目的开发。
从2012年4 月9 日举行“江、浙、沪红色旅游三地联动启动仪式”以来, 江苏常熟沙家滨红色旅游区出现“井喷”现象。截止5 月初, 短短一个月内, 慕名到沙家滨红色旅游景区参观革命史迹、接受传统教育的游客倍增, 达8. 15 万人次, 同比增长111. 69 % , 旅游直接收入206. 9 万, 同比增长74. 82 % , 带动全社会旅游收入约1500 万元。红色旅游一直是沙家滨主打的重要旅游产品, 在全国旅游市场已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年以来, 沙家滨风景区以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为契机, 切实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斥资近3000 万元, 恢复修建了沙家滨老街(水乡影视基地我国红色旅游经济目前状况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春来茶馆、刁宅大院、江南小渔村等红色旅游景点, 高标准改造区内主干旅游道路6 公里, 调整改造绿化约3 万平方, 按4A 标准在景区修建起10 座旅游厕所, 新增购物一条街。景区整体环境由此焕然一新, 景观质量和文化内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据悉, 沙家滨风景区还将在近日举办江苏省青年文化艺术节闭幕式、“重温沙家滨革命精神、保持员先进性”、沙家滨革命文物征集活动和百名老将军重访沙家滨和纪念抗战六十周年等系列活动, 以进一步扩大沙家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理由分析

与一般旅游景点相比, 红色旅游景点有着其自身独特的韵味。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专家魏小安认为红色旅游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性。探讨红色旅游业兴起的理由,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归功于我国社会长久以来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公民情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以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主要载体形式的红色旅游又恰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成分, 这样一来, 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而言, 非但不会因为气候等理由出现大的下滑, 相反会因为纪念日以及节庆而瞬间增长, 市场潜力不可估量。随着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创新和发展。
其次, 探讨“红色旅游”火爆的理由, 不能不说2004年8 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的“红色旅游”工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举措给方兴未艾的“红色旅游”添了一把火。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国家旅游局启动的“红色旅游”工程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计划用5 年时间, 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 大“红色旅游”基地、20 个“红色旅游”名城、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 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 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 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 。

三、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策略与倡议

1.保护原生的历史环境是红色旅游的核心理由
纪念馆等要尽可能离原来的地址远一点, 一定要注意保护原来历史产生的生态环境。对红色景点的历史沧桑感似乎也不能做简单化、程式化的处理。在革命遗产管理方面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 二是完整性原则, 三是多样性原则。游客不需要舞台化的真实。现在一些红色景点经过包装, 真实的历史生态反而消逝了。我们要包装的是历史文化的内涵, 重点在“神”, 在“形”上则要还历史以沧桑感。同时, 不要把红色遗址孤立地保护和开发, 还要注意保护好它周边原生态的历史环境。要防止红色景点被钢筋水泥包围, 成为“孤岛”。
2.融入地域文化, 打造富有特色的综合性红色旅游产品
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红色景区、景点在开发规划时要充分认识到, 红色资源还不是旅游产品, 要把红色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必须注重从旅游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要高度重视特色打造理由, 去掉红色即特色的初级认识, 要在红色中再挖特色、再创特色, 避开出现单一化和雷同化理由。要将红色旅游的主题融入到当地的地脉和文脉中去, 将红色资源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如红绿( 自然生态) 结合、红古( 历史文化) 结合、红俗( 民俗风情) 结合等, 开展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与传统的革命观光旅游一起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产品, 产生叠加效应, 保证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并丰富旅游内容, 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井冈山将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与绿色生态景区联合开发, 并与当地历史文化脉络整合, 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精心打造体验式参与旅游, 如开展“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 营造当年工作、战斗、生活的氛围, 让游客有切身感受, 避开博物馆解说式旅游的枯燥与单调, 使革命文化精神与当代市场需求达到有机结合, 吸引了大批游客。
参考文献:
[1]王伟红.对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初步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3):73.
[2]陈铭杰.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刍议[N].中国旅游报,2004,10,20.
[3]董观志,梅杏莉.红色旅游大众化的制约瓶颈和发展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05,(9).
[4]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理由诊断与策略[J].旅游学刊,2005,(4).

点赞:13692 浏览:58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