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一个新兴学科,而作为一个边缘性的、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者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的课题。理论讲授、课题训练、实践环节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普遍认同的教学内容,而这种教学的成效如何则取决于教学中是否把握了各教学环节的重点,其内容组织是否适合学生的客观情况和社会需求。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理由,文章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度,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合理协调虚拟课题、模拟课题、真实课题训练比例等观点。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 理论 课题训练
在经济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前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衣食住行、工作、交际等各个方面,对环境质量的追求有着更加明确的体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建筑装饰业得到飞速发展,室内设计师的需求量增大。作为室内设计师培养工作的承担者,环境艺术教学的责任也愈加重大。但是,培养什么样的设计师?如何培养室内设计师?这一系列理由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探讨的重要课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的边缘性与抽象性等特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人们的审美意识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设计必须符合或超前于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要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相协调,并与社会物质技术条件相适应,顺应甚至引领大众审美,切实做到为人们提供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关爱,这需要“创造”。既是创造,便不是墨守成规的简单的装饰材料的叠加,而是要转变“套路式”的做法,客观能动进行环境优化设计。就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环节来说,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实践环节、课题强化训练哪一项都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如何理顺各方面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抓住理由的主要矛盾。

一、促使学生提升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高度,重视理论讲授效果

理论知识本身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特点,加之思维能力的局限,很多情况下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尤其是涉及美学知识时,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去意会、体味,然后要把对理论的感受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的抽象往往会导致学生理解受挫而产生对知识的厌烦。再者,大多数学生对设计应用成果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认识肤浅,他们感觉设计应用成果与理论知识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便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的轻视。很显然,没有理论作为依托如何展开设计工作?没有理论支撑的设计又如何能够经得住推敲呢?因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教学中理论讲授的效果。一要让理论更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二要让理论讲授显得丰盈、充实,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学习兴趣。而无论是处于哪种需要,增加案例讲解都是非常必要的。
理论知识是一般性知识,是对个别的概括和抽象。一般总是孕育于个别之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个别”案例来生动地展示理论知识。尽管个别案例并不能完全代表理论,但是可以为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靠授课教师对文字的肢解和语言描绘去让学生感悟的话,不仅效果拙劣,而且会使授课内容空洞、乏味,很难达到课程预期效果。案例的参与则会刺激感观,调动学习情绪,而若从理论知识层面进行详尽的案例剖析,则会使理论知识与应用成果之间的关系明朗化,充分显现出理论的基石、构架的作用,进一步肯定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重视。

二、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设计工作而言,若设计者思维方式存在理由,将注定其设计作品要存在不足,甚至造成不为所用的结局。设计思维决定了一个设计作品的设计方向,同时也决定了其细节的完美程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眼神呆滞地盯着空洞的图面,手中的绘图笔无所适从。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其理由归根结底还是学生设计的目的性不明确。设计是有意识的创作活动,设计从整体设计构架的产生到细部的完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充满着“目的性”,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迎合某种需求,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这便是一个系统的思维过程,一个从概念的设立到实施,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设计程序。而在这个过程中,“目的”是指导工作和衡量工作成效的准绳,任何偏离都是无效做工。
这种思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灌输给学生,且要进行反复强化,让学生在设计工作的程序方面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总是沿着一定的路线循序渐进。当然,思维不仅是掌握一种做事情的方式,对设计工作而言,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开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授课中,可以尝试经常性的描述一些场景,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些场景,并能够将自己置身于空间之中,在虚拟的空间中观察空间、了解空间、感受空间,这对于学生把握空间尺度,观察设计效果,尤其是体味环境氛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同,教师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描述虚拟空间时,利用语言节奏的制约、语调的变化、修饰词的运用,逐渐调动学生情绪,使其能跟随描述进入场景。这种授课方式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同时,也起到增加课程趣味性的作用,有利于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同感,并且会为整个课堂气氛的把握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三、加大模拟课题训练强度,妥善调节虚拟课题、模拟课题与真实课题的比例

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专业院校的课题训练以虚拟课题居多,虚拟课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设计思想得到最大化的拓展,这在专业学习的一定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社会人才评价的现实情况看,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普遍认识是其作品华而不实,难为其用。这种情况说明学校教育尽管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但没能让其将意识与“实用艺术”有效融合。
应用设计贵在客观性、可实施性,而这些在虚拟课题中往往是不受限制的。长期的虚拟课题训练使学生的思维高度开放,在遇到空间限定、建筑构件限制、环境特定要求差异等具体因素时,很难根据客观条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设计训练时,往往只强调形式感,追求构思的新颖、视觉的冲击,对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等实际理由的考虑相对较少。从设计创新性要求的角度来看,这种定位是没有任何可质疑的,但其易于造成设计作品施工难度大甚至无法实施,工程造价偏离投资预算等相应理由。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点赞:23263 浏览:10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