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与挑战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了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修订发布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9号),并于2014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旧制度相比,不论是在会计科目设置上还是会计处理策略上,都有较大调整。本文从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作用出发,对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进行探析。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创新 倡议

一、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出的作用

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规范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推动科学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原制度中的内容已无法满足科学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因此,有必要对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保证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随着我国科学事业单位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事业单位的性质、类型和业务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其内部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有的财务体系使许多重要的会计信息内容得不到反映,如单位的支出结构、成本费用的核算,各项收入的比重等,这些都使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严重制约了科学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革。
财政部在2012年先后发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2013年先后发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几大行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信息都提出了新要求,在此情况下,实施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是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

(一)新增财政改革涉及的会计核算

新制度中纳入了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的相关会计核算的内容。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付职工薪酬、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二)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旧制度下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将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真实的反映出来。而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总说明中明确规定: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核算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除以下各项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计提折旧: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减少,从而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虽然新制度规定科学事业单位与企业一样计提折旧,但会计处理策略不同,企业将计提的折旧计入了成本费用,而科学事业单位采用“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策略,即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原则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既不影响科学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价值消耗的情况,推动科学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科学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四)新增在建工程核算内容

在新制度实施以前,科学事业单位与基本建设有关的资产、负债、收支只在基建的账套中反映,并没有并入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新制度增设了“在建工程”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要求科学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发生的各种建筑支出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修缮,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至少按月在“在建工程”科目及其他有关科目反映。将基建数据并入科学事业单位的“大账”,极大地提高了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确保其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五)改善了科技产品的核算方式

新制度对科技产品的科目核算进行了改善,采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式,科技产品科目下设置“生产成本”、“产成品”两个明细科目。在试制、生产科技产品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借记“科技产品(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库存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策略分配的与科技产品生产有关的间接费用。在出售发出科技产品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科技产品的实际成本。对科技产品核算方式的改善,有利于科技产品成本数据真实、准确。

(六)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了完善,改善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调整了收入支出表,将事业收入分为科研收入及非科研收入,将事业支出拆分为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不仅要反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与挑战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映各类事业收入和支出的金额,还要列示事业收入和支出的总金额,这有利于增强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中应注意的几点

一是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如计提折旧。为了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哪些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是否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等,应该明确。
二是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方面,1501-资产,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和盘盈的资产,没有相关凭据且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无法可靠取得的,按名义金额入账。名义金额为1元,这样就存在日后可能忽略的理由,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因此,倡议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对有名义金额的资产,设置固定资产名义金额、无形资产名义金额、存货名义金额明细科目,在明细账中单独反映,编制成册,最大限度地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前还是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还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此外,新制度中第四部分对财务报表的说明中,科学事业单位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对流量表的编制并未做要求和说明,这就不能提供完整的流量信息,这是新制度的一大缺陷。倡议在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中,逐步完善弥补这一不足。
四、结语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发与实施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将推进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认真学习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账目的衔接处理工作,不断提升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J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3]35号.
2.财政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9号.
3.财政部.新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理由的处理规定.财会[2014]4号.
4.张辅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的一些深思[J].财会月刊,2013,(11):78-79.
作者简介:
王倩茹,女,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与资本市场。

点赞:24612 浏览:1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