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会计业国际化接轨理由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说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策略;以及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些倡议。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国际化 固定资产
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定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己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将为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加速会计改革,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界的主要任务。

一、什么是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

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策略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中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使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策略,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其中会计准则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体现着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

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作一概要分析。
1、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首先,会计规范的形式理由。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采用“准则”的形式,但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会计规范采用何种形式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准则加制度的形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理由,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准则与制度的关系。同样,也不能把是否在将来取消会计制度看成是否国际化的标志。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制定。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传统,没有一种模式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但一般认为,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由政府制定的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学习英、美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不足,如准则制定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强、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不够高等,这些都是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改善的。再次,准则制定程序。科学合理的准则制定程序是高质量准则的重要保证。财政部多年前就拟定了我国准则制定的程序。从程序的四个阶段来看,与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的程序是非常接近的,只是“在征询意见的范围、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对征询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的规范化与已发布的准则的衔接和定稿方式等方面还有改善的必要”。(曲晓辉,1999) 最后,会计准则的内容。我国已发布的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尤其是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参考依据主要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比较以上准则,找出其共有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我国每一准则中的定义以及确认计量标准。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中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其国际性出处。但从已发布实施的准则的数量来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2、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如前所说,即使我国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也不一定就能说明我国会计已经完全国际化了,只有会计实务实现了国际化才能达到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会计准则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则更加艰巨。第一,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怎么做,怎么简单怎么做,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策略难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得到体现。第二,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对财务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我国会计工作中对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甚至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
我国会计实务远没有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第三,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高水平会计实务不但要求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要求不拘泥于会计准则而去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理由,要形成如此的会计实务是有相当难度的。总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

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异同的理由分析

会计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会计的国家性决定了会计差异的存在是必定的。国际会计和跨国企业权威Radedaug 和Gray(1997)认为:“必须承认,一国会计的解决办法对于他国未必适用或可行”。“尽管存在某些相似性,现存会计系统至少与现存的国家一样多”。这些差异基本上是由环境决定的,各国的会计实务在其现存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会计实务方面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公允价值的计量策略在我国不适用正是由于我国的现实环境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首先要有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其次是对会计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再次是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提供者有较高的信任度;最后,还要有较完备的计量体系。这几个条件在中国,目前尚不成熟,因此,公允价值的计量策略在中国不适用。这也说明了会计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开的。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1、提高会计国际化的统一认识
我国的实务界、理论界以及制度的制定部门也应该在会计的国际化理由中达成共识:首先会计国际化是公认的大势所趋,我们要分段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增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我国还没有决定何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但正在逐步接近。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要求。例如,对于上市公司可以分为海外上市和国内上市,对于海外上市公司可以要求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如果其会计实务中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惯例所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也相同时,倡议积极推动其与国际惯例的趋同,甚至直接采用国际惯例规范的相同的会计原则。对于非上市公司和个别报表提供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权。提高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只就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分项处理,这就无法有逻辑的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

点赞:4089 浏览:1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