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相对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无论在会计科目上或是在会计核算策略上都进行了优化调整,使得会计报表结构不断的规范化、资金核算进一步透明化、国有资产计量核算策略逐步地明确化,这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社会适应性的提高。本文将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出发,探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理由,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倡议。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自从2012年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如部门预算制度、政府收支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订和改革,相对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无论在会计科目上或是在会计核算策略上都进行了优化调整,使得会计报表结构不断规范化、资金核算进一步透明化、国有资产计量核算策略逐步明确化,这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社会适应性的提高。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国有资产记录逐渐全面化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背景下,各项资产入账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管理得到了加强,使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完整、全面的被记录和登记下来。首先,一些特殊情况下所获得的资产如无偿调拨、捐赠获取的资产在入账上出现价值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得到了解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这些资产入账时如果不能得到其公允价值则必须以其名义价值进行入账,且必须将其披露于报表之中,如此将有效的解决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过去不记账情况下所导致的许多资产流失的情况。其次,对于国有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方面的理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采取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方式进行,并将其直接跟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以避开了原制度下将其直接计入支出的情况,从而对国有资产消耗情况进行真实反映,使得整个支出口径一致化。最后,在事业单位对一些基建项目进行单独的建账和单独的核算过程中,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将相关的数据定期并入“大账”,通过并账,使会计信息和核算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如此以来,将使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入账、登记、记录逐渐完整化、全面化。

(二)国有资金用途日益透明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财政投入和一些非财政补助的核算进行了规范,对国有资金的用途进行了严格核算和管理。将财政投入以及非财政投入的结余、结转、支出、收入等有关的科目和核算在流程上进行了详尽的、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对过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补助资金流动不够详尽、性质不够明确等理由进行了解决,对单位资金的结余、使用以及来源等方面的核算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管理,从而使事业单位国有资金收支和使用情况等信息更加透明化。

(三)财务报表系统更加科学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对以上内容进行修订的情况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也进行了调整和更改,使得财务报表系统更加的科学化。其中,对财务报表中会计科目在排列、结构、项目等都进行了调整,增加“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通过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调整,使得整个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系统更加的客观真实、完整、科学,从而更能满足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和信息披露上的管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的挑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修订了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不足和缺陷,但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理由和挑战,下面将具体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理由:

(一)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偏低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或者资金基本上都来源于我国国家政府的财政拨款,尽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政投入和非财政补助等核算流程、策略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可其还是解决不了各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购置过度的老毛病、老理由,在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表现的特别明显。许多事业单位在购置单位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时往往从自身利益和临时需求出发,经常性购买那些成本过高实际中不需要的资产,使得很多资产在使用完之后便被搁置,丧失了许多应用价值,这一方面造成了事业单位财政紧张的局面,一方面致使大量的资产闲置,使得我国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二)国有资产处置不切实际

尽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修正和更新,但是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理由,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具体规定,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比如对于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的期限理由都仅仅只是在整体上做出约束和规定,报废和处理前应做的一些手续、流程也只是停留在在审批以及履行等几个方面的手续,流程过于简单,并且也缺乏对报废、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实际检查和估价的处理。对于一些使用效率比较低但可以继续应用或者转移应用和可以回收利用的资产直接处置或报废,不能充分利用资产价值,只是在到期报废和处置时进行处置,甚至折价将这些还具有较大使用价值的国有资产进行变卖,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不严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没有解决事业单位内部制约不力、内部审计过于形式等理由,使得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监督不严。比如,许多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他们往往只重视资产的使用,而忽视对资产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盘查、对账、检查、定期维护等缺乏具体部门和专门的责任岗位,使得资产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缺乏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险机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不够严密。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针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理由,应该采取一些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一)严格执行新制度,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执行新制度的规定,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必须做到事业单位资产入账的全面、规范和完整,资产信息必须透明,财务报表必须科学、实用。对于资金的结余、流动、来源以及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折旧等所有信息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督,认真分析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出现浪费或者漏洞及时禁止和补救,从而促使事业单位各资产优化配置,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主要策略就是要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面预算。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太随意,预算管理不够严密。因此,必须加强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其中首先应充分分析事业单位资产目前状况,具体制定资产购置流程,对事业单位现有闲置资产以及使用年限将近或超过的资产进行具体的估价和分析,能充分使用的必须充分使用,并做好资产继续使用、转移、资产回收处置等详细的预算编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内部制约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其必须做好事业单位的内控和内审工作。首先,必须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部清查工作,对已有的理由进行逐个清理,并进行申报,对事业单位各资产必须进行建档管理;其次,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实行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将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具体的个人,并对资产的使用、维护、保管等信息进行及时记录和登记;最后,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的内部审计,对国有资产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清查,一旦发现理由,及时进行处理和补救,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
四、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我国国有资产记录逐渐全面,国有资金用途日益透明,财务报表系统更加科学。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理由,如: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偏低、国有资产处置不切实际、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不严等等。针对这些理由,必须严格执行新制度,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完善内部制约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从而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力平.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特点及效用[J].时代金融,2013年第35期
[2]朱菲.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更及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J].今 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21期
[3]董慧萍.论事业单位内部财经制约制度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1期
[4]王心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约存在的理由与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0期

点赞:34035 浏览:15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