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品牌特色建设浅析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独立学院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论述了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内涵和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独立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专业建设独立学院
1006-9682(2012)08-0001-03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brand and specialty major in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meaning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nd and specialty major, trying to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ng path on the brand and specialty major of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Key words】Brand majorSpecialty majorMajor constructionIndependent Institute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0年教育部门统计,全国独立学院323所,在校生达260.3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9%。[1]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独立学院如何培育符合自身实际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成为独立学院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而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则成为独立学院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独立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背景

1.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2020年我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而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已进入或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间的竞争空前激烈,面临着抢夺生源、争经费、争师资、争办学资源、争就业机会等严峻的形势。再加上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独立学院的生存环境愈加艰难。想要扭转此局面,独立学院只有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和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从而吸引优质的生源、师资和办学资源,增强办学和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在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近十多年来,尽管独立学院有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史较短,且受诸多因素制约,在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独立学院是依附母体院校相对独立办学的,在办学定位上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办学特色,缺乏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在专业设置上,大多与母体院校雷同,有设置过多和发展不分主次的倾向,且各独立学院之间专业设置趋同性强。虽然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已经取得基本共识,即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但独立学院如何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与母体院校、同类院校错位发展,凝练办学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808so.com
特色,形成办学优势和品牌,已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瓶颈”。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其自身的专业建设,即能否建立起一批既有市场需求又具有竞争力的品牌特色专业。
3.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存在的困境与挑战
作为有十多年史的新办院校,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虽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楚;二是专业设置的依赖性和同质性,偏重于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三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同化性,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管理上与母体大学几乎一致,师资、实验设备等多依赖于母体;四是双师型教师匮乏,专职教师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差;五是教学资源建设不配套。

二、品牌、特色专业的内涵分析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看,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是为促进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强化实践教学,帮助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
1.品牌专业
自2000年起,我国一些省市和高校启动了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和计划。品牌专业是指经过长期文化积淀形成的,在同类高校中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得到社会认可并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品牌特色专业遴选建设工作的通知,“品牌专业应更加突出专业建设的综合实力、办学积淀与社会声誉,要求专业建设的综合实力强,人才培养质量好,社会认同度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
品牌专业这一概念是从经济学“品牌”概念引申出来的。“品牌”最早源于商品间的“识别”,主要作用体现在:塑造形象,存储商誉,品牌信任,提高市场透明度,引导消费,分享市场价值,提高抗风险能力,个性展示,市场认同。因此,“品牌”对专业而言,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代表着良好的办学质量,是高校办学实力的体现;代表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人才具有竞争力的体现;蕴含着高校的优良传统,是优势的凝聚。
2.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自2007年开始实施,到了2011年,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已有7批、3454个专业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
《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指出:“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4]特色专业中的“特色”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即它的基本特
* 基金项目:2010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学改革课题
征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如刘彬让认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的“特色”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①独特性;②统一性;③先进性;④科学性;⑤稳定性。[5]牛国庆、王海娟认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一般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①独创性;②一般性;③先进性;④科学性;⑤稳定性;⑥发展性。[6]也有的学者结合“专业”认识特色专业的“特色”内涵与外延,指出特色专业的特色具有:①教育实践性特征;②专业培养性特征;③项目多样性;④层级系统性。[7]
就专业内涵建设而言,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相互关联,各有侧重,在专业建设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品牌专业更强调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指培养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特色专业更强调独创性和先进性,是专业建设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为社会、家长和其他学校所认可的专业。随着独立学院自授学士学位和相关专业建设抽检的开展,各独立学院积极开展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独立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路径

1.提高办学自主权是独立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前提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资多元化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特点的高等教育新模式,它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多数学者都给予了肯定评价。但是,在目前的国家宏观调控下,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在教育政策和教育权利上,仍然受到非公正待遇,如在申报各级各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科研项目、教学成果奖等方面,没有享受到与一般民办高校、大中专公办院校同等的待遇。依附于母体大学的独立学院,相较于民办高校而言,又缺少相应的灵活办学机制和管理机制。
独立学院在经历十余年的办学实践和教育市场检验后,究竟该往何处去?这一问题已引起教育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存在着一种可能,即“在政策鼓励和母体庇护与哺育下壮大的时候,从母体彻底分离出去,从而实现由相对独立向完全独立的转变。”[8]因此,实现独立学院自主办学,将是独立学院教育改革的重点。这不仅需要政府转变其教育管理职能,依法给予独立学院办学自主权和鼓励政策,还需要母体大学继续给予支持,并营造相应的发展环境,独立学院才能在足够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2.把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是独立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
独立学院建设品牌特色专业的过程具有一般性,应经过确定建设专业、建设规划、建设过程和运行、评价与监控等多个环节。
在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内部资源优势,集中优势,突出重点,遴选确定建设专业,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对于那些市场需求量大的、应用性强的、容易形成自身特色的专业应该重点投入和发展;其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指导思想与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再次,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和运行是一个具体实施的动态过程,为培育品牌特色专业,一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和各类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最后,要加强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过程的评估与监控,定期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状况进行评估和检查,以评促建,保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以上四个过程是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性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3.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是独立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独立学院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改进授课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品质和创业精神,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精心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具体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设计方案。在保持学校人才培养总体定位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具备相应的特色,体现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色与规格特色,即凸显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发挥优势,使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各见所长。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品牌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必须依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整合、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方针,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整合,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素质特点和学校办学优势,深化各类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课程开发、改革与建设的课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建设一批具有本校特色、先进适用的精品课程。加强品牌特色专业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著具有专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808so.com
业特色的国家、省部级教材规划,或选用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课程内容应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践训练的内容。
(4)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建设品牌特色专业的关键,学校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品牌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品牌特色专业侧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制度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资源,尤其是调动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要对每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前瞻性、可行性的发展目标,启动优秀教师或名师培养工程;另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如通过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或鼓励专职教师通过学习、参与科研项目、挂职锻炼等方式,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5)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是建设品牌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教学条件建设不仅包括教学硬件条件建设,如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教学软件条件建设,即教学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学校要加大对教学硬件条件的投入,营造宽松的治学氛围和思想活跃、学术自由的治学环境,为品牌特色专业的培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6)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品牌特色专业应强化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品牌特色专业应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企事业、科研单位共同创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实践活动,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专业品牌和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独立学院只有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才能保持办学品牌、特色的与时俱进,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独立学院应遵循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规律,坚持正确的专业建设原则,努力加强自身的品牌与特色建设,并以品牌特色专业辐射和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
2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遴选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09]41号)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808so.com
准2007年度第一批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7]25号)、关于批准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11]8号)等文件
4 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教高司函[2008]208号)
5 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3):47~49
6 牛国庆、王海娟.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9~332
7 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 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3):45~48
8 潘懋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兴起及前景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Z2):31

点赞:4570 浏览:1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