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规范性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课堂上语言是教学的首要工具,因此教师用规范性的语言能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对于一个物理老师,由于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老师在课堂上语言的规范性更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学语言 规范性
:A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这就是说“语言是教学的首要工具。”因此,对教师来说锤炼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介于物理学科本身,科学性强,定义、概念、规律多、难理解等特点,所以对教师来说物理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到位、科学严密,还要又启发性、生动形象。教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匠心独到的比喻,可以使学生对深邃晦涩的物理内容理解得更到位、更深刻,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1 对学生的提问要准确到位
例如:在探究声音产生的理由的实验,教师用力敲击音叉,并把它迅速靠近兵乓球,这时提问学生:“你看到什么?”学生往往只回答:“看到乒乓球被弹起”但是教师如果改成:你观察到哪些现象?我想有些学生就会注意到:“听到音叉发声的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起,并且听不到声音时,乒乓球没有被弹起”。这两种提问区别主要是前者用了“看”这个词,让学生误以为是光靠眼睛就可以了,没有注意用耳朵,后者用的是“观察”和“哪些”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引导了学生,不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听,而且“哪些”这个词还暗示了有几个现象,不是一个,也就是音叉发声的“同时”看到了乒乓球被弹起,不发声时乒乓球没有被弹起,让学生感受到“同时性”,也对比了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区别。
例如:在学习了重力这节后,教师往往随口而出:“ 1Kg等于多少呢?”学生就回答:1Kg等于9.8N。久而久之,学生就认为“1Kg=9.8N”,这样就把“质量”和“重力”这两个概念混淆了,而本来教师是想提问“1Kg物体的重力是多少?”显然前一种提问不准确。
2 对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的表述要讲究科学严密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例如:在叙述水的沸点时:要强调“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如果直接说“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就有科学性错误了。
在解释光源概念时,要强调,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要不然学生就不会注意到:“蜡烛在熄灭的情况下不是光源”。
在讲述弹性势能时,要让学生了解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具有弹性势能,不然学生说: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显然学生没有注意到“只有橡皮筋在发生弹性形变才具有弹性势能”。
再例如:在阐述热与功的关系时,可以说“做功产生热”或“消耗热可以做功”。而不可以说“功可以转变为热”或“热可以转变为功”。
在讲述磁场概念时,可以说“在磁极或电流周围空间存在磁场”,如果说“在磁极或电流周围的空间叫做磁场”就不准确”。
所以对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的表述科学严密与否,关系到科学性理由,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物理教学语言要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
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我提出了以下几个理由:“我们的耳朵能听到许多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的?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呢?”几个提问就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发学生的深思,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步入了知识的殿堂。
4 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电路”概念时,我把用电器与水轮机对比,把导线与水管对比,把开关与水闸对比,把电流与水流进行对比,这样把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路,用“水路”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许多教学难点上,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可以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在增强理解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例如:在讲解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时,讲了以下一个故事:
“物理学家天堂”一次,天堂的所有科学家一起玩。很不幸,轮到爱因斯坦。所有科学家都躲了起来,但除了牛顿。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的面前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间。爱因斯坦数完数,就看见了牛顿,马上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却死不承认。结果其他科学家都出来了并帮牛顿证明牛顿没出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牛顿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站在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间,也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这样学生对一牛顿每平方米就是一帕斯卡记忆的更深刻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用规范性物理的语言,能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2] 史献计.物理实验的“教”与“学”[J].新课程,2010(2).

点赞:4825 浏览:1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