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高校区域历史文化教学改革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区域历史文化作为历史学一个组成,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深思区域社会发展及规律、区域文化构建及变迁,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史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锻炼,就要重塑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诸方面力求贯彻和实现,是必要且可行之路径。
关键词:区域历史 徽学概论 教学改革
: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07
区域历史文化城市史、社会史、经济史等各学科的发展,逐渐高校历史学科中开设的课程之一。汤显祖一首“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为人传颂至今。自上世纪50年代徽州近几十万件文书陆续问世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层层深入,徽商、宗族、新安理学、徽州社会经济等都学者关注的热点,进而发展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学者对学科体系建设纷纷著书立作,专著上千本,学术论文更是硕果累累。徽学发展至今,已然一个历史学中较为成熟的一个学科分支。
近年来,徽学研究的深入,在一些高校中也开设介绍徽学的课程,由于徽学是以明清时期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在向学生讲授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学生很难真正对区域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思索。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深思课程改革关键。结合自身经验,兼顾一般性与特殊性,以徽学概论课程为例,笔者对区域历史文化课程的教改路径作一论述,浅陋之处敬请指正。
1 树立上“讲授为辅,深思为主”的教学理念
这是教育者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和策略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决定着教学过程和目标效果的开展与落实。教学绝非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讲授”(即单边的知识灌输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自古以来就是睿智的教育者所信奉和恪守的教学思想和法则。有研究者指出,“古代的教育思想都包含着比较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都比较人的个性的全面与和谐的发展。”[1]被奉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近代教育家赫尔巴特,更是强调要“把学生的个性作为出发点”[2]。时至今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时代之需,面对个性十足、自我意识较强的90后大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应该更新。并且历史学教育由于初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显得较为僵化且具有意识形态教化倾向,若再秉持一种将学生视为被动灌输客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自然南辕北辙,遑论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树立一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兴味盎然、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思想升华的教学理念至关。因此,徽学概论的教学理念可以简化为十六个字,即“讲授为辅,深思为主,讲授深思,相辅相成”。这里的“讲授”包括3层涵义:第一,讲授主体,即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的讲授是课堂的基础,没有教师的“讲”不成课堂,更谈不上教学。第二,“讲”什么,即内容的安排。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和学生需求,主次详略合理讲授,方能建构起一个有效率、有价值的课堂,没有和层次的“讲”意味着眉毛胡子一把抓,会让学生头绪纷乱、迷糊懵懂。第三,怎么“讲”,即策略的运用。教师恰当一定教学策略和技巧,引导学生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才能在提高学生认知的同时培养其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没有策略和技巧的“讲”,会让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趣,“学”自然变得被动懒散、消极漠然,更谈不上“思”了。因此,课程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及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策略、积极彰显导向作用。从这个上来说,“讲授”起到引导作用,即教师精心编排的“讲”是教学的首要和灵魂环节,是一种方向性的选择、设计、引导和驾驭。另一方面,“讲”是教学的出发点,却非教学的落脚点。“讲”是为了“思”,“讲”的根本目的是要突破由教师到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单向静态模式,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形成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争鸣的多元动态局面,最终使学生自主领会课程知识体系和思想精髓,实现由“讲”到“思”的飞跃。可见,教师角色选择性的退出、学生参与式的实践性的“学”和自主领会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和终极旨趣。简言之,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并力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付诸实施,使两者交叉融通、相辅相成,对指导徽学概论教学改革,优化该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积极有益。
2 教学内容上
因应需求,就地取材,增减取舍,张弛有度为贯彻“讲授”到“深思”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重构。这就是说,教师在不违背课程教学目标前提下,要对教学内容着眼全面而作严谨且地筛选与整合,该增加的要增加,该删减的要删减,力求取舍合理、张弛有度。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和认知水平的不同,将在徽州的宗族、徽商、社会组织、新安理学内容进行全面讲述,在此基本上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轨迹及理由条分缕析,而相应的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内容则相应弱化,只做简略之介绍。同时,根据徽学这一学科体系仍在构建这一特点,在讲述中将学术动态纳入到徽学的学习中。
3 教学策略上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早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梁启超等人就极其教学策略的改革,其在不长的教学实践中推广了多种教学策略。如:以“趣味”组织教学(宣称“趣味就是一切,一切为趣味”);“海潮狮吼”式讲授法(古今中外广征博引的教学策略);札记批答法(学生多读书、作札记,然后由师批答,借以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和独立深思能力);师生共同研究法(师生共同讨论以培养学生能力)[3]。可以说,教学策略的改革,切实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也是彻底贯彻教学理念中“深思”为主的环节。于此,在教学策略上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点赞:5460 浏览:1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