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的实施者即财务人员能否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发挥正能量,取决于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严密的管理制度;如果使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是整个社会都应关注和重视的,确保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管理制度 监督制约 独立审计 确保真实
1672-3791(2014)05(b)-0147-02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要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在国民经济的运转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成为能否实现会计目标的关键。下面就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理由进行简要的探讨。
1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理由及危害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小的方面说,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大的方面说,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监督体系是否健全,宏观经济秩序是否正常有序。所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大环境的理由,如: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有内部小环境的理由,如企业内部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企业领导为维护个人利益和小集体的利益而授意作假帐,还有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因素,如:对法律、规章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水平不高等。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理由是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理由,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破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秩序,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竞争,而且严重损害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导致国家利税和其他国有资产的流失,甚至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只有遏制住滋生虚假会计信息的源头,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才能最终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
任何失真的会计信息都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会计 的目的无非是以下几种:(1)偷税漏税;(2)虚增经营业绩应付上级考核;(3)逃避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4)集体或领导人的利益;(5)将不合法的业务人为合法化等。这些目的与会计人员自身利益并没有直接联系,由此说明,会计人员作假的驱动因素大多是来自外界的干预,主要是来自会计人员的领导人—— 企业的领导班子或经营单位负责人。
按照《会计法》的定位,会计人员一方面是企业业务的执行者;另一方面又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监督者,具有“双重身份”。但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束缚,会计人员不具有监督者应有的相对独立的地位,使得这种双重身份本身就是矛盾的。会计人员的利益服从于其所在单位,因此,无法行使对所在单位,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因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关键在于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理由。
既然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直接促成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那么如何进行改革呢?
笔者认为改革的关键是转变会计人员的“身份”,使其超脱于从事会计业务工作的企业,不接受经营单位的直接领导,从而具备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必要条件。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防止舞弊的有效措施,会计人员的身份独立于企业之外,由政府统一委派到企业,其工资、福利等自身利益不受企业限制,不受企业制约,使会计人员能独立无顾虑的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进行审计,将真实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统计出来,报送到各相关的资料需用部门是维持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的良好措施。
2.1 稽查特派员制度
派出稽查特派员可以有效防止大型企业出现重大经济理由,推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国务院从1998年开始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主要职责是检查被稽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情况;查阅被稽查企业的财务报告会计资料以及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一切资料;验证被稽查企业的财务报告资料是否真实反应其财务状况(重点包括:资产负债情况、偿债能力、利润分配、资产运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监督被稽查企业是否发生侵害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对被稽查企业主要负责人经营管理业绩行为评价,对被稽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员的奖罚、任免提出倡议等。稽查特派员与被稽查企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稽查特派员不参与不干预被稽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2.2 财务总监制度
财务总监可以对派入单位的重要财务报告报表的真实性,与单位总经理共同承担责任,通过明确的责任来确保会计信息
(b)-0147-02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要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在国民经济的运转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成为能否实现会计目标的关键。下面就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理由进行简要的探讨。 1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理由及危害 会计信息的真实 WWw.808so.com 808毕业论文网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