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三种常用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 思维导图,动态生成,头脑风暴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38-04
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展示信息、理清思路、处理知识结构,并按优先次序排列新的信息。这种策略不但可以展示难点、想法以及它们内部的关系,还会通过对思维过程的记录激励创造性深思。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的教学实录片段为例,简析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三种常用模式及其教学功能。
1.图示知识结构,复习导入新课。
【教学实录片段】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战争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后要求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三种常用模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大家将“本课测评”的理由“从19世纪40至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理由是什么?”绘制成思维导图,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展示他的作品,并请他根据思维导图提示,完整叙述这个理由。
学生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思维导图,同时,根据思路导图讲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时间、理由和表现。
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然而,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富强,封建主义也设置重重障碍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挤压的夹缝中奋力拼搏。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自晚清甲午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学功能点评:注重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处理,乃是有效学习的关键,也是推动作用建构的基础。通过思维导图导入新课能够立足于系统和整体的深思,注重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展开细致入微的探索。
2.动态生成信息,建构知识作用。
【教学实录片段】
师:(用计算机投显示思维导图课件第一层内容)本课教材介绍了从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半个多世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具体讲述了五个理由: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1927—1936年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抗战胜利后,面对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根据思维导图提示项目,完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进程中五个阶段的时间、理由和表现。
师:好。下面让我们共同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完成思维导图留给我们的任务。
首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时间段是什么?
生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师:哪些理由促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呢?
生1:理由有两个,一是外部理由,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师:说得对!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列强在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推动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生1:另一个理由是国内理由,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师:清政府这一时期遇到什么财政危机呢?
生1: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要支付巨额赔款。
师:多少呢?
生1: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师:还有吗?
生1:还有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共计两亿三千万两白银。
师: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对清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可是,重农抑商政策是清政府的传统国策,现在为何会“恩准开禁”,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呢?
生1:这还跟《马关条约》有关,条约中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条款。
师:很好,都允许外国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再不允许中国人开办工厂确实说不过去,加上清政府确实缺钱,于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的具体表现。
生2: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师:还有其他表现吗?
生2:还有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师:是的,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好,请坐。让我们点击开思维导图“初步发展”一目下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整理一下知识结构。
教学功能点评:本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跨度大,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不同,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有关教学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阶梯教学模式,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搭建主题支架,针对要系统掌握的知识,设置一组可以把它们贯穿在一起的理由,把教学难点分解为若干教学模块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分支模块,在理由的导引下,主动深思,层层推进、逐步深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利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善于化整为零,以便各个击破。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善于解构,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较为复杂的理由,要采取层层剥笋的策略,将外在的现象层层剥离分析,不断深化,最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对难点较大的理由,可将其分散开来,让学生一个个攻克,最后使难点得以解决。这种策略不但能帮助学生夯实知识点,弥补自己知识网络中的薄弱环节,也能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条理化,为今后进一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三种常用模式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点赞:4573 浏览: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