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使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础上,提高预算会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预算会计教学 ; 改革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8 -0121-01
预算会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属于必修考试课,然而,目前使用的《预算会计》教材,编制依据仍然是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系统地融入新的会计处理办法相关内容。随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预算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也应及时的进行调整。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及其作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发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在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会计规范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变更的经验,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需要,适时推出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领域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二、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对比——以会计科目为例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都是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47个会计科目。但是。从会计科目的名称的分类变化中可以看出,新制度更正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注重国有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管理,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现时义务,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收支的途径和政府投入。体现了政府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首先,资产类科目更重视资产价值管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设了“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累计摊销”、“待处理资产损溢”等会计科目,弥补了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造成部分在建工程流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之外(由基建部门核算)的理由;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进行重置的资金积累,计提折旧,真实的反映了资产的价值。
第二,负债类科目更清晰反映出应承担的现时义务,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会计科目,更真实反映单位对应付职工义务、更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在筹资过程中的形成的负债,从总体上全面地反映了事业单位应履行的各种现时义务,可以让利益相关者清楚地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以便作出各种信贷和投资决策。
第三,净资产类科目强调了政府性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增加“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等科目,提高政府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的监督财政资金的结余情况,也清晰地反映了政府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提供的基本支出资金和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结余。
三、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发为契机,更新预算会计教学内容及改革教学策略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更新预算会计教学内容

首先,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及时应用到预算会计教学中。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的许多观念、新思想、新做法,正在转变着原有的预算会计理论。为此,预算会计课教师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制度,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更新预算会计理论和知识结构,提高预算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从而提升预算会计教学质量。
第二,在教学中全面反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更新和扩展教学内容。因为预算会计核算内容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个部分。在事业单位会计部分中,要考虑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那么在预算会计教学中必须全面反映这些变化。例如,新增设资产(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核算策略,净资产结余结转的界定及规定,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转变等等,必须在预算会计教学中进行系统阐述。
第三,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发为契机,更新预算会计课程教材。《预算会计》存在教材内容滞后,没有反映会计改革与实践的全貌的理由。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预算会计教学体现时代的变化,必须在教材上下工夫。应以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基础,全面介绍我国预算会计的基本核算实务,以近年来财政预算改革的法规制度为依据,将部门预算制度和2007年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等内容贯穿于预算会计基本核算实务中,同时也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由此引起的预算会计的变化融入到每一章中去。

(二)改革教学策略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注重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入门。《预算会计》一般是开在《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之后,学生在初接触《预算会计》时,容易混淆概念和会计核算策略。教师应该从纵向及横向的不同对《预算会计》这么课进行高度的概括,纵向分析它与企业会计的之间的区别,横向对比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三个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分析总结,使学生一开始就形成对预算会计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并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深。
第二、开设模拟实验课程。预算会计同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一样,也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手工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才能提高预算会计的动手能力。预算会计实验室可以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预算会计手工模拟。可以模拟一个预算会计单位的会计核算流程,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负责,轮流实习每一个会计岗位。也可以结合预算会计本身的特点,将实验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分别担任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
第三、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可以本校财务处为依托,建立事业单位会计实习基地。另外有条件的可以在相关财政部门建立财政总预算会计实习基地,在各行政单位建立行政单位会计实习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单位的具体业务。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让预算会计课的教师到各个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2个月的挂职锻炼,通这些短期的挂职,熟练掌握预算会计的实务操作,熟练掌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积累、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倡议教师也参加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经济师等职称的考试,通过考试增加对新制度、制度规则的理解与学习,培养“双肩挑”教师人才。
总之,《预算会计》课程只有将教、学、练三者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教学策略和手段,掌握最新的预算会计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过硬,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达到《预算会计》教学目的。

点赞:27101 浏览:12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