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从长笛作品《山羊之舞》管窥奥涅格音乐语言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做一个诚实的人,写诚实的作品。”
——奥涅格
摘 要:奥涅格,法国“六人团”成员之一,作品无数,却风格多样。是一位继承古典、浪漫主义特征,却能够熟练运用现代音乐从长笛作品《山羊之舞》管窥奥涅格音乐语言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技法的法国作曲家。作者通过对其长笛作品《山羊之舞》的曲式结构分析,对奥涅格的音乐语言做出清晰明了的阐释,希望对正在学习长笛作品,爱好长笛音乐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曲;作品分析;现代音乐语言;手法;美学观
听众了解奥涅格大多是源于他最有影响力的管弦乐曲《太平洋231号》,模仿火车头从起动﹑奔驰到停下来的全过程,通过音乐的结构表达一种视觉印象和感官的享受,作品在1924年于巴黎歌剧院首演便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的一生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约200部,涉及各个领域,风格多样,样式广泛。但就作品的体裁来看,他热衷于创作严肃的交响乐和室内乐,始终没有割断与浪漫主义的联系。
而我接触奥涅格,是因为我拿到一份奥涅格的长笛作品《山羊之舞》,刚刚试奏感觉作品似乎属于印象主义,但时而又有美妙清晰的旋律,这时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通过翻阅资料研究后发现奥涅格属“六人团”成员之一,“六人团”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同程度的反对印象主义,为法国音乐寻找清新明快,机智淳朴的音乐新路,奥涅格必定受其影响。
奥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生于法国勒阿弗尔,父母是瑞士人。17岁时,入苏黎世音乐院学习小提琴及和声学,接受德国音乐教育,受巴赫,贝多芬,直至瓦格纳影响极深。1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随启蒙老师吕西安·加佩(Lucien Capet)学习小提琴,安德烈·杰达尔热学习对位法学,受印象派影响。1914~1915年两年间,回瑞士服兵役,大战后返抵巴黎,成为法国“六人团”成员。
下面即是笔者对这一作品的粗陋分析,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提出批评指正:
《山羊之舞》创作于1921年,作品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一只母山羊从山洞畏畏缩缩的出来,欢乐舞蹈,自娱自乐一番,最终又留恋不舍的回到山洞的情景。除去引子,尾声,全曲分三个部分,属于ABA三部性曲式结构。
引子(13小节),4/4拍,慢板。引子部分的第1、2小节,是全曲的一个短小动机,仅在引子部分便出现了四次。除开头外,其余三次都是在第一小节的基础上做变化发展。这一短小动机是由一个增四度,和两个纯四度组成,并且采用了切分节奏,在音响效果上使人感觉增添了几分神秘朦胧的色彩。这一部分表现了一只躲在山洞中母山羊,胆小的探出头来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又害怕遇到敌人,探探缩缩,反复了几次。第7小节出现了一个短小的核心主题,三连音节奏型的使用,不仅增强了音乐发展进行的不确定性,还提前预示出母山羊期待离开山洞跳舞的情景,其中第一个三连音中休止符的运用,更增添了母山羊活泼跳跃的形象,这里在演奏时力度要求pp,体现了母山羊跳跃时的胆小,萌动,与畏缩的情景。
第12、13小节4个16分音符的上下行音阶化材料与下行半音阶的使用,不仅起到转换节拍连接的作用,更在音乐形象上表现了母山羊时而跳跃时而翻滚着离开山洞的情形。
A主题部分(11+10小节),9/8拍,主题动机。运用了第7小节的三连音节奏型,和声上采用了两个纯四度与一个减四度音程,表现出母山羊离开山洞后喜悦但又害怕的心情,山羊的跳跃犹如舞蹈般欢快,活泼,富有。
其次在23、27、28、29小节使用了大七和弦的分解进行。2631小节中,相似的音乐素材却变换了节拍的强弱位置,在力度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奏时,应突出这里的强弱变化,使音乐充满新鲜感。3234小节,动机模进,严格重复与同音反复在减弱和渐慢中将音乐引入下一部分。
B部分(5+9小节)前五个小节如歌的旋律,表现母山羊离开山洞一段舞蹈之后愉快喜悦的心情,母山羊柔和,甜美,温柔的形象表露无遗。此处采用连音的演奏方式,演奏时注意连音与P弱奏的结合。
后9个小节出现了A部分的主题动机,两个小节的高八度演奏后,将动机切碎分裂向推进(第45、46小节),之后采用等时值节奏型构成的固定音型连续低八度演奏(第47小节),逐渐将乐思缓冲下来,最后(第48小节)采用增大七和弦的分解进行推进到再现部分。
A’再现部分(5+4+4小节)这里同时出现了AB两个部分中的音乐材料,前5小节重复A部分的主题材料,中间4小节回归主调重复B乐段(第35小节)主题材料,后4小节出现了增大七和弦的分解进行与核心主题头部动机的低八度重复。在这一部分,回忆母山羊时而跳跃,时而婀娜,时而喜悦,又时而在山林中翻滚,惟妙惟肖,用现代音乐语言描绘母山羊憨态可掬,活泼生动的音乐形象。
尾声(5小节)4/4拍,慢板。这一部分是将引子14小节的音乐素材,以两小节为单位的顺序颠倒叙述而成,体现出首尾音乐材料遥相呼应的音乐特点,表现母山羊欢跳之后又回到洞穴,依依不舍的可爱情景。节奏恢复慢板,速度和开始时差不多。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奥涅格在创作时,采用现代作曲技法,调性模糊,和声复杂,运用尖锐的增音程以及不协和和弦,采用复节奏,复节拍,力度对比法,营造20世纪音乐特有的那种尖锐、新颖、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但作品尚且拥有清晰的结构,音响上不像表现主义音乐怪诞,刺耳,偶尔还可以听到浪漫主义的抒情旋律,风格质朴,形象生动。可以看出,奥涅格对于创作是非常的挑剔,令所有人都叹服于他非凡的创作技巧。
从这首作品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奥涅格从未摒弃过对传统音乐的依恋,从作品的引子部分可以感受到德彪西音乐的朦胧美和印象派的特点,A部分继承了柏辽兹所特有的鲜明的形象,和弦的四度叠置又让人联想起了斯特拉文斯基。B部分继承了舒伯特如歌般的旋律结构。
谈到奥涅格作品的音乐风格,有人说他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笔者认为,倒不如说他“继承”了古典主义风格。他的音乐不属于清新高雅,也不属于开朗明快。但从这首长笛作品来看,令人感觉无比深刻而富有。在那个年代,人们追求于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蓄势待发。而他,是将抽象的音乐语言成功的抒发了作曲家的情感体验,并赋予了音乐强烈的感染力,不追随任何刻板的音乐形式。
结语:奥涅格,一位与古典音乐有着密切联系,并用现代音乐语言抒发情感的革新家,坚忍不拔的继续着自己的音乐之路,不归属任何流派,风格多样而不雷同,他的音乐如此卓越,才华不凡,智慧超群。他使得西方现代主义音乐被听众所理解并感兴趣,他用自己时代的语言说话,也正印证了他的那句话:“做一个诚实的人,写诚实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格劳特,顾连理.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02).
[2]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
[3] 钟子林.20世纪西方音乐[M].民族大学出版社.
[4] 让·鲁瓦(法).六人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晓燕,女,山西长治人,研究生,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管弦乐器演奏技术。

点赞:4797 浏览:1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