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进一步进行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卫生机构在实现公益性事业单位基本性质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而随着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全面实施,我国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方面的工作上出现了一些理由。在此大背景下,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推进卫生制度改革工作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新理由;改革与推进
1001-828X(2014)012-000-02
一、前言
在2012年,由我国财政部与卫生部联合印发的新《医院会计制度》面向全社会公布,在这两年多的执行工作上,伴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在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好的为我国人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但是,随着“医改”等改革工作的深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存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院对于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行政办公以及科研等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复杂,由此也引出了一些新理由。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在日常的管理上如何提高制约力度,稳定医院正常医疗服务与科研项目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二、医疗卫生机构在会计制度上常见的理由

1.在会计科目上的设置上有所缺陷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存在的两方面缺陷的理由。一是没有对短期投资与应付票据等科目进行设置。二是没有按照规定,对计提资产减值做准备。例如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对相关物资进行购置时,还存在着按照历史成本为计价单位的惯例,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部分购置的物资可能出现减值风险。而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运用“零库存”的方式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没有做好计提资产减值的准备工作的弊端就开始显现,不符合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的严谨性原则。
2.会计科目的核算定义与执行工作失误
(1)库存物资中高值耗材的定义不明确
出于提高高值耗材物品的管理力度,在新制度上,明确把高值耗材部分进行二级科目核算制度的设定,但是对于高值耗材的具体定义则较为模糊,无法进行分类。
(2)缺乏期末计提坏账的处理手段
在新制度中,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在一定时期或者年终时,要提前做好坏账损失的预计工作,并准备好计提坏账的处理办法。但是在进行计提坏账工作时,对于工作当月的管理费用要求较高,并不能真实反映到医疗机构每个月的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
(3)缺乏完整的固定资产定义
从目前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工作来看,其在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的定义上有所缺陷,部分机械设备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制约。例如,小型空调微波炉以及饮水机等。
3.业务事项操作手段不合理
(1)在基建工程拨款与限制性捐赠工作上
二者同为收入类科目,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却把定期内的贷方余额作为“本期盈余”,在业务事项操作上存在严重的错误。相对来说,这一类盈余并不属于医疗卫生机构事业性补助或者经营性收入,而是属于政府拨款投入以及限制性的捐赠。把他作为“本期盈余”后,将会造成内部盈余虚增,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的损益情况。
(2)预算信息业务核算失误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对预算会计科目进行构设,并要求与预算基础、口径等统一进行、要求与财务会计科目平行登记,并对预算执行的具体信息进行登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上,由于该处理手段缺乏原始凭证等附件,在实际操作工作上无形增加了会计处理的复杂度,与《会计法》相违背。
4.缺乏全面的会计报表内容与体系
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的工作上,其所体现的医疗成本项目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明细列示,不能够为医院领导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而此表在“无形资产摊销费”的利用上,如果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并不属于此表范畴;另外,在特殊项目,如债务重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医院的合并与分立、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会计账务处理也未做出规定。

三、进一步进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设想

1.加强流量表的编制工作
对于“医改”后的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加强流量表的编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与作用。相对来说,流量表关系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存活与发展,其所提供的信息与数据可以为会计信息与数据使用者把握与评价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偿债以及周转等能力,提高管理层对未来流量预测的准确度,把握与分析未来一定时期上的收益质量,对可能影响到净流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定向处理。因此,加强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显得非常的重要。
在流量表的编制工作上,医疗卫生机构在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的前提下,可以引进相关企业的先进编制经验与策略。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在流量的编制工作上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等三种流量表。而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制流量表时,一定要准确提供某一段期间的赚取与支出情况,体现出医疗卫生机构在周转上的时间、额度以及具体理由等情况。其公式可表述为:“ 当期净增加额=经营净流量+投资净流量+筹资净流量 ”。
2.全面做好会计科目的定义工作
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会计科目要做好定义与分类工作,从而为会计人员的账务登记、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体系。例如,对于高值耗材要从小到大做好分类与定义,加强高值耗材的分类管理,从而可以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按照相关物价政策进行收费,避开“医患理由”的出现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医疗成本的浪费。
3.规范业务事项处理流程
医疗卫生机构在处理相关业务事项时,一定要按照内部具体流程进行,避开错误处理手段造成会计处理与信息报告的失误。例如,对于政府性的基建工作拨款与限制性捐赠,如果从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工作角度出发,通过净资产核算更为合适。在这时,一般可以直接设定为“政府性投入”或者“医疗科研专项捐赠”,在形成专项基金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而对于新制度下,在进行预算执行工作时要求按照所提供的科目来记录,在这里主要倡议运用会计软件进行自动的归集与处理,而医疗卫生机构则对预算的收支表进行公布与上传;而对于期限内的坏账处理工作,则可以按照月或者本旬为单位,对实际产生的医疗费用与其它应收款进行预测与计提,到了期限末端或者年末进行调整工作时,可以多减少补,保证医疗卫生机构在经营效益上真实合理。
4.做好财务报告工作
据此,医疗卫生机构对外财务报告应该全面反映出主体机构,分院,经营类实体的总体情况。在编报时区分分支机构的性质,将分院和主体机构的财务报告合并编报,经营类实体由于和医院执行不同会计制度只能单独编报,主体机构通过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科目对其核算与反映。分院财务报告要和主体医院合并编报,而不是目前状况的汇总编报或分开编报。理由是:汇总编报不考虑抵消事项,存在虚增债权债务等,使对外报告信息不实;分开编报不能全面反映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因两类分支机构性质不同,报告时有所区分。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管理工作对于新时期的医疗卫生机构具有重要的管理作用,在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医疗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可以规范化内部资金与财务成本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空间。因此,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一定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与内部要求,对部分会计制度进行合理性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匡美娟,周玉皎.对新《医院会计制度》全面实施的深思[J].中国卫生经济,2014,(06):90-91.
[2]龚勋.浅谈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实施中应注意的几点理由[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10).
[3]陈志军.浅谈做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衔接的若干工作[J].中国医药指南,2011,(6).

点赞:5310 浏览:1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