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国际贸易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越来越的地位,为了更好地让金融学课程适应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利用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国际贸易专业金融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体融学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特色作用。
【关键词】金融学 课程 改革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学课程不仅只在金融学专业开设,在国际贸易等专业中也变成了必修课之一。而不同院校对金融学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设置和要求都不一样,有些高校只注重金融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有些高校只把金融学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因此,现有国贸专业的金融学类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改革,提出创新且有效的特色教学模式,让金融学类课程学习国贸专业课程的必修课程,并体现出一种补充、修正及提高的作用;理顺金融学知识点与国贸专业知识的关系,体融学课程在国贸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特色作用,并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的具备丰富金融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国贸专业人才,以及具有专业性国贸知识的金融学专业人才,提高高校国贸专业生就业面及就业率具有。

一、国贸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理由

(一)教学模式相对独立,缺乏联系式教学

目前,金融学课程基础知识的教学仍的是金融学专业单一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与国贸专业的相关性。没有体现出国贸前提下的金融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即目前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应该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基础,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学习的辅助性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二)教学内容不建全面,交叉知识多

教学内容上与国贸相关的金融学知识,如进出口保险、海上货运保险等国贸必备知识没有在金融学课程里体现;而交叉内容主要在国际金融,比如 “汇票”“期货”“套期保值”等相关内容。

(三)培养方式缺乏统一性

高校虽然在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金融学课程,但并不性的培养金融知识技能,以至于无法满足国贸专业主线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如“信用证”是银行开设的业务之一,但这教学放在国贸专业去学习具体的制作过程,无法体现其先是金融学知识,然后是国际贸易的必备工具的作用。导致高校只偏重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培养,而忽视了国贸与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国贸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教学内容上用“性”取代“全面性”

金融学类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更应该注重与贸易有关的金融知识,如信用工具、银行业务和国际金融等方面内容的介绍。而理论教学安排上侧重于金融学知识在分析解决实际贸易理由的应用方面,如保险类的货运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期货类的套期保值等方面培养学生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上提高“授、学、用”的有效性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应该降低理论深度,如货币供给和需求理论,而应该加强老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的运用即“授,学,用”三方面的有效性,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金融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能把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体系上以“辅助性;知识技能性;应用型、复合型”为主导

“辅助性”是在理论上具备应用于各种国际贸易的金融学理论,比如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让学生能在学习各种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时候能融会贯通,应用金融学相关理论学习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知识技能性”要求国贸专业的学生能将金融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具备国际金融市场操作能力,能够充分掌握跟实际金融市场相关的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知识。“应用型、复合型”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给学生提供接触国际经济领域各种知识的机会,培养目标应体现出金融学知识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全面、金融基础知识扎实,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金融类专业知识面广。因此,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金融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金融实际理由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国际贸易市场的能力;培养不仅具备丰富金融学知识的国际贸易专才,还具备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金融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洪梅,丁娟娟,欧阳智华.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当代经济,2007(3).
[2]李佳. 民办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模式的深思[J]. 中国电力教育,2012(7).
[3]曲国明,王巧霞. 三本院校国贸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9).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13670 浏览:5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