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善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理由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仍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重技能,轻人文”的目前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人文素质缺乏仍旧是制约高职院校大体素质发展中的突出理由。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的目前状况和存在的理由进行了调查分析,认真剖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滞后的理由,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倡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的缺失已是非常严重的事实,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总体看来,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固守“重理轻文”、“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教育理念,对人文素质教育政策贯彻不力,并且人文社科教育课程设置远远不够,整体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不强。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因为人文素质偏低而引发的理由日益突出,经常出现“有技能没文化”和“做科学技术工作却不讲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策略”的现象。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还进一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因此,加强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理由

1、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匮乏
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在我国,“重理轻文”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由于中学阶段过早实行文理分科,以理科生为主要生源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上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沿袭的是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往往重理轻文,大学课程过早专业化,使许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无法系统全面的学习人文社科知识。高校人文社科教育是指对在校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高低是优化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条件。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素质教育,优化知识结构,使其在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丰厚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成为全能型的人才。
2、高职校园人文社科氛围比较缺乏
据笔者调查分析,目前大多数高职校园人文社科氛围普遍比较缺乏。从学校层面来看,高职类高校中很多管理人员出身理工科,对人文社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从教师层面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是理工科出身,加上不少教师认为学生人文社科教育是文科教师的责任。因此,在他们的课程教学中往往只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很少涉及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从学生层面来看,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职学生认为人文社科知识不重要,没有专业技能实用,更乐于将时间花在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上。加上一些形式化和功利性的观念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校园内普遍缺乏人文氛围和人文内容。
3、高职大学生交际能力普遍偏低
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过于专注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不太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的自我调节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薄弱。一部分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不够自信,不能敞开心扉,甚至表达意思不清楚、找不到话题等。他们不少人不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失衡。人文社科教育也能培养自立自主意识,学会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自身各项事业更好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滞后的理由分析

1、高职院校对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对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导致这些高职院校本身专业技能性强,但人文底蕴薄弱。另外还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人文社科课教师编制不足,对教师培养力度不够。很多人文社科教师认为在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事业得不到更好发展,自身价值得不到更好体现而选择转业或转岗,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和人文教育水平低下。
2、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意识淡薄
受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事实上多年来一直实行应试教育,结果必定导致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知识面狭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比较薄弱。另外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也给人文社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就越来越被边缘化,导致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轻视人文知识的熏陶。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了解改善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理由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人文社科意识淡薄,从而忽视了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
3、高职院校文理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的。”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社科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待理由,从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创新意识。多数高职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只占所有课程中的极小部分,通常不到10%,人文素质课程基本规格远远不够。并且人文素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绝大多数人文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不能有效保证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而在已开设的人文社科课程中,多数是政治理论课程,使理工科大学生能接触到的人文社科知识内容少之又少。再加上有的教师不能充分表达人文学科的精神,不能很好的激发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兴趣。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有效途径

1、培育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念
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提出,近十几年来社会各界对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逐步深入,但尚未被广泛认识和全面贯彻。由于一些高校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化、简单化,导致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育人才、塑造人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与人文素质教育配套的制度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相关的运作机制和实施机制,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绩效。因此,高校要从上至下转变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转变以往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轻视人文社科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要逐步树立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思想。2、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大学生是高校人文社科教育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对人文社科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文社科教育的成败。高校的人文社科教育要想落到实处,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目前的部分高职大学生功利性较强,认为人文社科教育无法帮助自己增强将来的就业机会和能力,因此就存在对人文社科教育不够重视的现实情况。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需要向大学生普及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引起学生对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人文社科课程、开展社团活动、从事校外实践活动等等,这也是发挥大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有效渠道。努力打破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社科教育的过于沉闷的局面,让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地探求,从而有效增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实效性。
3、合理调整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
从大学教育过程来看,三年制的高职教育由于学制的限制,使得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时数明显受限,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全面系统的人文社科教育。高职院校人文社科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大概为8%左右,人文社科课程明显偏少,而且一般院校以“两课”为中心,辅以美学、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构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体系。并且以政治教育的课程为主,课程设置面比较窄,内容过于单一,存在着很多弊端。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节:第一,增加人文社科课程并加以强调其重要性。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成为开设人文社科课程的主要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这一层面上。第二,开设人文社科知识辅导课程和讲座。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人文社科知识的辅导,以调动学生了解和学习人文社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借鉴国外一些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策略,开设综合叉课程,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中,通过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质
高校教师是人文社科教育的关键,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对学生会产生深刻影响。再好的教育教学设想,都需要教师去落实,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准,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文社科教育水平。大学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一言一行都会对所带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升的辅导员老师的人文修养,在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上具有重要作用。行政服务人员是高校的服务群体,他们的服务态度往往影响到学生的切身体会感受。如果他们能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礼貌待人,彬彬有礼,势必会形成对学生的隐形人文教育。可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质,在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5、进一步营造校园人文社科氛围
有位教育家说过,办大学就是办氛围。高校需要营造校园人文社科氛围,校园氛围是高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种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生学习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品格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建设具有浓厚人文社科氛围的校园文化,是达到人文社科科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人文社科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社科氛围就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修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改善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理由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校园氛围中陶冶身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举办社科知识讲座、文艺演出、文化艺术节、音乐欣赏、书画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人文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社科知识的无限魅力。还可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身的知识能力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在实践中将学到的人文社科知识转化为良好的内在品质。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增加和更新图书馆人文社科知识的图书资料,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素质营造更好的校园人文社科氛围。
参考文献:
[1] 龚鹏程.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3] 陈媛媛,黄安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教学研究,2008年第3期.
[4] 常县宾.刍议加强高校人文社科教育的有效途径[J].高教探索,2011年第4期.
[5] 钟明荣,孔峥臻.高校理工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浅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点赞:16860 浏览: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