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类型文学:不只是娱乐和消费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全国网络文学园地工作联席会议共同主办的青年创作系列研讨“类型文学的目前状况与前景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文学评论家、研究类型文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而这场规格甚高的研讨会的“研讨对象”,正是曾经“不入流”却“超人气”的网络和他们的作品:南派三叔和他的《盗墓笔记》系列、流潋紫的《甄嬛传》、沧月的“玄幻武侠”系列……这样的作品算作“文学”么?这样的作者算作“作家”么?这些曾经引发热议的观点这一次终于在某种上获得了共识,正如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委会主任夏烈总结的那样:新世纪的中国类型文学,脱胎于15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渐次成长为网络写作和大众文学的主流。换言之,它已然可以独自用“类型文学”概念彪炳门第,无需再仰仗网络文学概念的赏赐,沦为一个二级概念。
身份的焦虑:类型文学兴起的背后逻辑
“我从2003年起做中国社科院的项目《中国文情报告》,每年对文学分门别类做个描述,开始几年好做,如今是越来越难做,参与此项工作的人从最开始的两三人,到现在的八个人,还觉得不够,因为如今的文学越来越泛化、多样化。”评论家白烨的开场白引发许多人的共鸣。他负责撰写的是报告的长篇小说,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这一年的创作目前状况,他会参考两个排行榜,一是新浪读书频道小说类图书点击量排行,另一个是开卷文学类图书销售量排行,结果令他十分感慨:排行榜上的小说,跟主流思维中的“小说”常常不是一回事。排行榜上基本以玄幻、盗墓、官场、职场为主题的类型小说,比如《盗墓笔记》、《驻京办主任》、《杜拉拉升职记》等等,而就算把分析范围扩大到两个图书排行榜排名前30名的作品,基本也类型小说的续集,《驻京办主任2》,《杜拉拉求职记2》。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年,这促使白烨开始关注以往甚少涉足的类型文学领域。而在大量的阅读之后,他对类型文学的印象有所改观:“类型文学中的精英群体,他们的作品有经典元素,例如桐华和流潋紫的写作,我现在比较看好那些在类型文学创作中具有经典元素的作家。他们既提高了类型文学的品位,也值得传统文学作家借鉴。”
王干(《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评论家):在我看来,类型文学是小说的初始状态。如果比较古典文学,会发现《红楼梦》就是言情,《三国演义》就是《明朝那些事儿》,《西游记》就是仙侠玄幻……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就是中国当代类型文学的鼻祖。中国当代纯文学的母题是乡土,主角是农民,这其实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文学要承担社会启蒙,唤起底层人民的觉悟、斗争意识,完成革命的任务。而到了现在,乡土逐渐瓦解,农耕社会也瓦解了,文学也完成了开启民智的任务,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是对等的,谁比谁更先进呢?人们无需夸大纸媒和网络的差异,在“文学就是关心人类的困境”这个本质上,两者是共同的。
白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评论家):以前网络小说评奖与传统文学大同小异,主办方简单地把网络小说分为中篇、短篇、长篇,后来就逐年丰富了,出现了玄幻、惊悚、盗墓、科幻、军事、谍战、仙侠、武侠、后宫、穿越……网络小说向类型化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虽然质量良莠不齐,但包含了多种可能性,不能小视。而这其中更不乏好作品、好作家,如科幻文学,像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已可与国际水准接轨。像官场小说,有个叫“小桥老树”的,他写的《侯卫东官场笔记》,几乎可与《沧浪之水》比肩。像后宫题材的流潋紫,她对宫廷文化有很细的研究,作品很有文化品位。一些类型文学作者,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虽然不见得全面,但在某一方面的确是“术有专攻”,也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在我看来,类型文学的兴起有多种因素,一来,是写作追求多样化,背后则是文学阅读的分化、分层;二来也是对长期以来传统文学过于精英化、忽视大众化倾向的一个反拨。所以,类型文学在它们的基础上走向经典化,传统文学和类型文学互相走近,彼此互动,这在目前是最为的。
另外,类型文学善于讲故事、接地气,正好给影视创作提供了优质资源,“把故事说好”令类型小说直接影视产业的受益者,这是传统文学企及的。《后宫·甄嬛传》《步步惊心》《失恋33天》《杜拉拉升职记》《浮沉》《千山暮雪》……越来越多的类型小说而不是传统文学影视改编的座上客,这已经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程永新(《收获》杂志执行副主编):类型文学并不容易写,中国当代文学走了几十年,寻找一个出路,类型小说近十年的迅猛发展,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就是把故事说好,这一点很值得传统文学作家研究。传统文学和类型小说之间并不是壁垒森严,而是沟通和整合,互相学习,传统文学作家向类型作家学习写故事,类型作家向传统作家学习如何使作品有更深的精神内涵。
夏烈(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委会主任):网络文学潮流是类型文学崛起的母体,使之在传统文坛的写作尚迷恋于纸质载体及其选拔体制的时候,早一步挽了新媒体的胳膊,迅速赋予了自己在大众文化时代须具备的技术优势、平台优势、传播优势。但类型文学在当下得以繁荣并赢得读者的主要理由,并不仅仅是它早一步实现了与新媒体的融合,它至少还拥有及时的专门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创造性幻想未来的两大功能。如果不嫌抬举,我认为这两大功能既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偏好,也更好奇于现实生活之外是否还有科学幻想、神话幻想的可能性,以使他们有娱乐甚至有向往和深思的方向;此外,这两大功能又与国家文化战略的建构有着复杂的对位——“服务人民……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生活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追求,对文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类型文学在体裁、题材、形式、传播、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的自由创新确实一时间叹为观止,即便泥沙俱下,却无疑“服务人民”。所以在这一角度上,还可以作更深细的思索,以期作介入式的改造。一个参照系比如美国的各种类型片中所传达的国家精神,就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传播的典型。

点赞:23694 浏览:10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