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高中数学教学中欣赏教育实施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欣赏教育具体是指把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加工成为内涵丰富的数学知识,把一些生动有趣的原生态课外教学材料,加工成为可以在课内使用的教学内容,虽然存在着课内外的区别,最终目的还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数学。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教学中欣赏教育的内容、目标、实施案例及应当注意的理由。
关键词:高中数学;欣赏教育;数学教学

一、数学教学中欣赏教育的内容目标

欣赏教育的目标是提升高中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对数学概貌的有效了解,学生能进一步对数学之美、数学乐趣以及数学奇妙特点进行欣赏与品味,充分领悟数学的真谛,可以更加精准、完整与科学地认识数学的本质,积极领略数学的魅力,理清数学的层次与脉络,体会数学深刻的思想,充分理解数学发展的轨迹,重新感受数学学科出现的过程。教师要展现某些数学理由的发展、缘起、争端,直到解决理由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及时了解发展数学的最新动态。整个过程要以历史与科学作为切入角度,沿着传播应用途径有效开展,利用美学与文化的眼光进行欣赏,力争体现出科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

二、高中数学欣赏教育的实施案例

数学课程准确指出,数学有利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地进行探索,从混沌中寻找秩序,促使经验上升为理论,把复杂还原至基本,构建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理由对数学来讲,只有获得数学思想才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数学的实质,才能实行数学创造。
其操作流程为:第一,数学教师通过积极阅读,精心选择出能够成为数学欣赏教育内容的重要材料。第二,教师要深刻研究选择的教学内容,尽量扩宽课题研究的范围,为科学把握教材、组织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前收集与体验一些内容。第

三、教师加工选择的原始教学材料,要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与策略,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案。

1.提出理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理由1: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函数,请列举有关函数的例子。
在学生列举的全部是剖析式例子的情况下,教师选择提问。
理由2:通过剖析式可以充分表示函数关系吗?
欣赏关键点:利用具体例子,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激发学生从前知识的目标,同时理由2引起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帮助学生积极回忆初中学习的相关函数概念,准确掌握数学内涵。教师联系举例情况,指导学生举例分别使用图像法、列表法表示函数的对应关系,为接下来使用集合语言对函数进描述打下了基础,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明确理由,帮助学生积极深思
理由3:某一物体从静止状态高中数学教学中欣赏教育的实施对策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自190米高空降落,下降的距离与时间分别使用y和x表示,同时负荷关系式y=1.9x2。
教师:你可以获得物体在降落时间5秒和10秒的距离吗?其中时间产生的变化怎样?物体降落y的变化范围呢?
学生:物体降落时间的变化范围产生的数集A={x|0≤x≤100},降落距离产生的变化范围数集B={y|0≤y≤190}。
教师:二者之间关系怎样?
学生:应当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教师:正确,通过理由具有的实际作用可知,针对数集A中存在着一个任意时间对照关系y=1.9x2,在数集B中是否存在唯一降落距离y与其进行对应?
学生回答:是。
3.精炼理由,鼓励学生交流合作
教师:上述理由有什么相似之处?
安排学生独立研究,再划分小组实施讨论。
学生1:总结上述理由,能够看出不同点,理由3是通过剖析式描述变量彼此的对应关系。
学生2:相似点是两个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的确定关系。
是否可以总结出以上理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学生结合理由对函数进行理解的重点,这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再划分小组实施讨论、交流学习。这样不但解决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理由,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当直接进行纠正,而是要做出一些提示,促使学生主动发现理由。教师这样处理,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函数概念中的集合对应关系,进一步获得丰富的解决数学理由的策略。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欣赏教育应当注意的理由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欣赏教育应当尽量与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紧密联系,联系学校现实条件,综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挑选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与人物,体现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数学事件。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体验与感受,减少知识的灌输,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促使学生站在数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客观,积极求知,勇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密性与广泛性。
综合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欣赏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利用欣赏的眼光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获得的进步及时给与肯定与表扬,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指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组织学习。
参考文献:
[1]吴红萍.引领中职学生欣赏数学之美[J].中等职业教育,2009,(02).
[2]黄锡.数学欣赏式教育例举[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8,(03).

点赞:26474 浏览: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