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注重特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民办高校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其取得发展与突破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环境下,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需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深入调研分析学生的需求,确定教育管理目标和内容,划分阶段层次,设计运用形容词——内涵界定式量表和专家管理模式进行教育评价和质量保障,保证其发展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内涵式发展 学生教育管理 教育评价 专家管理模式
党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论断,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挖掘高等教育内部资源,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内部结构,发挥高等教育自身潜力,教育自身的需求是其主要的动力源。内涵式发展方式主要有三个特点:“注重质量的发展、彰显实力加特色的发展、注重协调的可持续发展。”[1]
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民办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多元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何开创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协同创新的局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是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环境下亟须认真深思的大理由。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存在的理由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积极、追求上进,但自身个性较强;基本素质较好,文化素养相对薄弱;社会活动能力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但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对现代新媒体信息技术敏感,接受能力强,运用新技术媒体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重要途径;张扬个性,思维活跃;爱好广泛,有特长,物艺相通,导之以行,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析其需要,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设计是重要切入点。

(二)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理由。

1.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思想偏离教育规律。民办高校教育理念过于陈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功利思想的指导下,忽视教育的价值诉求,将学校视为产业,作为盈利机构,体现利益主导原则。有些投资者用企业化管理思想管理学校,忽视教育的基本规律,不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方位能力培养。
2.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被弱化。部分民办高校忽视自身实际办学水平与能力,片面追求教学工作,忽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认为只要学校效益好、规模大,就能快速发展,办学质量就会提高。这种抛开自身实际、盲目照搬其他院校经验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造成教育计划与模式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
3.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趋同性严重。多数民办高校将自身教育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高级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趋同性。这种趋同性现象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基本是照抄高层次研究型大学,抛开自身实际情况,缺乏个性化举措。公办院校基本具有较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形成较稳定的学习文化氛围,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已经成型,具有稳定性。民办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盲目跟风,照抄照搬公办大学和学生工作者母校模式的居多,缺乏科学的组织和论证,不符合民办高校实际和学校个性特征,趋同现象很严重,缺少科学性和人文关怀,归根到底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
招生规模的扩大不能转变民办高校的办学影响力,利益不是民办高校的必定选择,唯有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才能反映出民办高校的实际水平,才能实现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民办高校体制相对公办高校来说较为灵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完全可以独具特色。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定选择。

二、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设计

“教育是引导不是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制约。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人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鲜明的价值判断和丰富的思想体系”[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3]。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教育充分以人为本,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研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教育模式和策略。

(一)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

1.理论依据。人的思想和行为目标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行为的动力和源泉。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将需要分为存活、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内涵十分丰富,他把人看做一个运动变化的整体,认为人的需要心理随着自我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增强而发展。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人们为了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而产生的需要,最终目的是达到自我实现,成为我们进行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目标体系研究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用需要层次理论为人们的心理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动机理论,他将人的心理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在不同时期和阶段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这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启发作用。了解学生的需要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和同一专业年级的不同学生的需要具有差异性,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采用各种方式策略进行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探究其需求满足度,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激励。
2.目标设定与内容设计。依据需要的特点设定目标和内容。“要针对对象的不同情况,在目标设置上区分层次,从设置目标开始就注意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同时,要注重在目标的各层之间保持一定的坡度,以便顺利地从较低的目标层次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在内容上要深化、更新和转化,对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使内容更科学,使内容跟上时展,吸收最新科学成就”[4]。

点赞:17141 浏览:7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