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科斯:瞄准“皇帝新衣”,对抗黑板经济学

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9月2日,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拒绝过度治疗,遗体捐献供科学研究,不安排任何告别仪式。
美国芝加哥大学当天发布的讣告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易成本理论提出者科斯在芝加哥圣若瑟医院逝世,享年102 岁。”
科斯的论文并不多,在《企业的本质》发表几十年后,才发表《社会成本理由》。有“圈外”的人甚至并不认识科斯。然而,抛开那些难懂的经济学定律,他对经济学最大的贡献是,让人们时刻反思,经济学到底离真实有多远?他就像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诚实孩子,喊出当时的经济学家们视而不见的东西——企业,并指出“交易成本”的存在。中国经济学家爱顺从权威,这样不好
科斯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和中国助手共同出版的《变革中国》,这他半个多世纪观察中国的总结。他对中国的兴趣,源于学生时代阅读的《马可·波罗游记》,他对书中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惊异,念念不忘。
成年后,科斯依旧关注中国的巨大变迁。据说任何关于中国的消息都令他着迷,甚至原定在他去世前一个月来访中国。人将科斯视为影响中国最大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张五常、盛洪、周其仁等中国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他的拥趸。
张五常回忆,“科斯对中国人有偏爱,认为炎黄子孙是个伟大的民族,总有一天要回到他们应该的位置上。”正是在科斯的劝说下,他在 1982 年回到香港大学任教,“用中文解释经济制度的运作”。
尽管如此,科斯的研究领域并不是中国,但其理论的普适性不仅可以用于解释当代中国,还可以为中国的未来指明方向。在一次接受助手王宁的采访中,科斯曾经如此说,“在过去,经济学曾是英国主导的学科,现在美国了经济学的主导。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能够有正确的态度,经济学就会中国主导的一个学科。”
什么才是正确的态度?科斯从反面提出中国人一个不好的态度,那就是顺从权威,他认为中国经济学家应该做的,是在对中国市场经济进行认真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观点。“我的论文并没有给中国经济学家要解决的理由提供答案。我和别人的论著所能做的,最多是提供解决理由的可能方向。”我有可能编篮工或工厂经理人
1910年12月29日,科斯出生于英国伦敦市郊,日后即便移居国外多年,朋友仍旧评价他具有英国绅士做派。
少年科斯患有腿疾,腿上甚至绑上支架行走。因此,他不得不就读残疾学校,还学过编篮子的课程,甚至晚了一年参加中学考试,在父母争取之下获得考试机会,之后学习才步入正轨。
当时或许没人能想到一个就读残疾学校的孩子能经济学者。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他本来也有不小的概率编篮工人、历史学者、化学家、工厂经理人、律师甚至二流数学家。科斯最初选择大学志愿时,本来想选修表现较好的两门:历史和化学。因为残疾,科斯入学较晚没有拉丁文基础,无法学习历史,数学不好又使得他无法学习包括化学在内的自然科学。无奈之下,科斯只好选择商科,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选修产业组。
看似阴差阳错,却有上天眷顾。他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遇到了经济学家阿诺德·普兰特。当年的科斯和年轻人一样信仰社会主义,普兰特的观点对他来说“堪称为新奇”,他开始学习理解竞争及机制。普兰特不仅帮助科斯认识了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帮助他争取到去美国游学的机会。
上个世纪30年代是一个极端传奇的年代,1929年资本主义危机席卷欧美,而苏联梦却似乎展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全新镜像,意识形态和知识观念都在历史变革中对峙交锋。1931年,维也纳经济学家哈耶克来到伦敦,在科斯的母校进行4场“与生产”的演讲,“听了这些演讲,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萧条。”科斯回忆道。
美国的游学经历让科斯对企业理论有了独立见解。哈耶克的演讲让科斯在脑海中打下一连串的问号:机制是否就已经足够了呢?如果是,那么企业这样明显带有计划色彩的团体为何要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国家的产业计划存在什么不同?机制和企业管理之间是什么关系?……陛下,经济运转要交易成本
科斯带着这些疑问来到美国,等到他次年回到英国开始上课时,21岁的他已经找到答案,并写出《企业的本质》。科斯的答案是:机制虽然有效,但并非没有交易成本,也正因此,企业有了存在必要,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
这一发现为什么?原来,在过去经济学家总说正常的经济体系能够自行运转,似乎经济交换活动存在于真空状态,没有阻力与摩擦力,也没有交易成本。这一说法口口相传,经济学家也不去追问真实状况,对企业这一无所不在的微观组成视而不见。而科斯如同《皇帝的新装》中那个诚实的小孩,他不仅观察到皇帝没穿新衣,而且深思到皇帝为什么不穿新衣,答案正是交易成本的存在。
《企业的本质》被视为科斯毕生最的发现,但在当年并没有引起。然而这一年科斯是幸运的,他结婚了,妻子一直伴他,直到去年去世。按照科斯自己的话说,“当年我只有21岁,阳光从未停止照耀。”
科斯的论文不多,《企业的本质》发表几十年后,科斯发表论文《社会成本理由》,开始引发关注,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甚至将科斯思想概括为“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版本,其最通俗版本是:只要产权明确,并且交易成本为零很小,无论契约如何安排,最终结果产值最大化。用他在《联邦传播委员会》一文中的例子来说明就是:一个人在种地,另一个人在该地泊车,是谁损害了谁呢?泊车损害种植户,但如果为了种植而不准泊车,则是种植户损害了泊车人的利益。跟着的推理是:只要土地的使用权利有清楚的界定,种植或泊车哪种用途价值较高,会市场的运作决定。对抗黑板经济学
科斯的洞察力,不仅使他在80岁高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让每个试图理解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人,都受惠于他。他最大的价值,或许并非发现“交易成本”,而是让人们时刻反思,经济学到底离真实有多远?
演讲中科斯多次引用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的名言,“科学的基本规则是真实和客观,本质上是道德原则,它反对任何形式的自利。客观的先决条件是正直、能力和谦虚。”
在科斯看来,经济学已走向想象的真实,“经济学家发现他们不能分析现实世界中出现的理由时,就创造一个他们能够把握的假想世界。”这是科斯从上世纪30年代就拒绝的深思模式,却在今天各种模型和数理工具大行其道,甚至在其他社会学科攻城略地。
科斯对于这样的形式主义始终抱以怀疑,他认为最的缺失在于真实,他曾列举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比喻,“让想一下一个经济学家要研究马,他会怎么做?他会开始研究并深思,如果我是马我会怎么做?然后他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就能结论。”
科斯认为缺乏真实、不合常规是最大理由,并曾斥之为“黑板经济学”。不过,他不认为存在“科斯经济学”,而应称之为“正确的经济学”。
无论圈内圈外的学者、经济学家敌视科斯,他都顽固地坚守着“真实和客观”。“我可以说服他逻辑上有错,或这里要说得清楚一点,但他的思想路向是不能移动的。他坚持经济研究要知道真实世界发生着什么事,反对黑板经济学,不到尽头他不会罢休。”张五常回忆道。这就是真实的科斯。

点赞:27507 浏览:122870